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南京扬子国资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扬子国投)立足国家级江北新区发展实际,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旗下江北公用集团水务板块为基础,以生态文旅、清洁能源、船舶交易等其他子公司涉水业务为矩阵,构建起“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三维联动体系,奋力绘就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人水和谐美好图景。
润物无声:以“水滴石穿”之功筑牢民生根基
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扬子国投围绕“水安全”核心,以全生命周期管理守护城市水务安全底线,形成群众满意、水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
原水夯基,筑牢供水屏障。优化区域供水格局,实现水厂互联互通的同时释放长江水源保护区沿江空间,年原水采集量达2.91亿立方米,保障区域水源供应。构建覆盖大江北区域百万群众“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水质监控网络,出厂水水质连年100%达标。投资4.3亿元新建六合龙袍新城、竹镇、金牛湖等片区供水管道,更新改造老旧管网205公里,解决24万群众“水量小、水压不稳”等用水难题。
排水智管,提升治理效能。织密织牢1900公里排水管网,搭建智慧水务数字化平台,实现“一图感知、一网统管、智能决策”,有效预防处理城市内涝与污水溢流污染。应用精确曝气系统等先进工艺,旗下污水处理厂年均节能降耗15%,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率达100%,获评“省运行管理优秀企业”。
碧水润民,厚植民生福祉。发展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国企版,在南京市属国企中率先建成智慧扬子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构建“12345反复投诉预警模型”,涉水类工单数下降近20%,群众满意率达98%。建立江北地区首个集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服务为一体的“7×24小时”市民热线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变。
“活水”引灌,赋能生态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引导金融‘活水’支持绿色低碳产业”部署,创新发行全国首单非金融企业气候债券、综合类公用事业可持续挂钩债券等,累计融资超200亿元,保障江北地区第二水源等重大项目落地。申报政府专项债资金31.3亿元,推动实施江北新区轮渡桥片区生态环境整治、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项目,区域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水到渠成:以“流水不腐”之态激活创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扬子国投深植滨江沃土,以“水”破题,探索出“化水为美、点水成金、以水兴业”的实践路径,将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重塑自然基底,绘就绿色“水画卷”。依托扬子江生态公园打造“一环一道多节点”景观体系,将习近平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要求具化为多功能滨江岸线建设实践,使昔日“工业锈带”蝶变为群众休闲游憩的“生态秀带”。创新应用水生植物净化系统(日净水量可达10万吨),原电厂贮灰场摇身变为市民亲水、野鸭戏水的杏湖公园,实现“废水变景源”的生态蜕变。
打造生态文旅,擦亮城市“水名片”。立足临江、亲江、拥江的独特区域禀赋,旗下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长江之舟酒店融“层波叠浪”水韵之美与“扬帆起航”奋进之势,成为城市水岸新地标。打造浦口火车站、绿水湾湿地公园、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奥帆基地等环水载体,各展历史、生态、野趣、运动特色。聚焦扬子江生态公园、杏湖公园,深挖水文化内涵,打造“江豆豆”“小确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IP及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推出研学之旅、亲子科普等体验活动,年均游客接待量超150万人次。
构建循环体系,打造清洁“水能源”。积极践行“双碳”战略目标,利用长江水蕴藏的浅层地热资源,投资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江水源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为近900万平方米建筑群提供清洁高效稳定的供能服务。系统全面投运后,年节省标煤5.33万吨、减少碳排放13.18万吨(相当于5300亩森林的碳吸收力),较传统空调节能30%以上,有力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树立行业标杆,激活数据“水动力”。紧扣国家“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战略部署,构建公用事业领域数据要素流通价值链模型,率先完成全国水务行业首单数据资产入表,并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数据资产赋能水务资产支持证券(ABS),形成“数据确权—业务赋能—金融落地”的可复制样本。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广水务数据资产入表经验,合作范围覆盖苏浙皖冀四省,服务延伸至长三角及周边十余个省市,成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水务产业发展的行业标杆。
激流弄潮:以“海纳百川”之姿铺陈发展新篇
中流击水,更要扬帆奋楫。扬子国投将深入践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江北新区、浦口区、六合区空间规划一体化实施总体目标,在推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中展现更大担当。
数智提效,打造“一体管水”新模式。汇聚大江北区域水资源要素,强化“水源保护+工艺升级+管网更新+应急保障”多维协同体系,实施延伸改造江北供水管线、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探索搭建水务管理一体化平台,打通全区域、全周期、全链条数据壁垒,实现跨厂站设备预警、工艺优化、应急调度。依托智慧扬子监管平台,持续提升工单处理、信访化解效能,切实推进水务韧性治理、维护城市公共安全。
借力借智,培育“水权交易”新场景。系统推进环境权益交易体系建设,联合专业智库开展水权确权、排污权跨区域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研究,探索环境资产开发和交易路径。联合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探索涉水、绿色环境资产抵押融资及绿色债券创新发行等模式。引入节水技术、节能减排、环保计量检测等领域龙头企业,搭建绿色服务平台,开创环境权益交易应用场景。
通江达海,构筑“绿色水运”新生态。立足江北新区“双区叠加”优势,聚焦“长江、淮河、运河、沿海”四线区域及“船、货、人、线”四要素,以省船舶租赁交易区建设为抓手,构建“一核、一圈”产业布局和配套交易生态圈,形成“船舶租赁与所有权交易为核心、多元航运服务为支撑”的全要素全链条产业集群。加速培育壮大航运新能源、航运金融等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引领效应、彰显江苏特色的船舶租赁交易区。
拓资引流,释放“涉水资产”新价值。响应国家“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导向,推进江水源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项目——新金融中心能源站获批2025年第三批中央预算内碳达峰专项投资补助。深化“供水及污水处理资产”公募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研究,探索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推进实物资产数字化(RWA)试点,提升涉水资产数字化交易、流转和融资能力,构建“资产—盘活—资金—投资—资产”良性循环链条,为江北新区打造科创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作者分别系南京扬子国资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南京江北新区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