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碳汇潜力 育绿色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26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袁 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零碳园区建设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绿色变革,作为实现碳减排的重要实践模式,零碳园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盐城是全国首批、江苏省唯一的碳达峰试点城市。在盐城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大丰抢滩布局,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深入统筹用好资源禀赋、深挖碳汇潜力、培育绿色动能,于2022年启动零碳产业园规划建设工作,园区荣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单位。

向零谋远,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建设体系。推动能源清洁化按照国网构架+绿电物理溯源模式,通过变电站汇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输送到园区及企业,同时配套新型储能设施进行调峰,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确保绿电稳定供应。支持企业自建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实现企业外购电力碳排放大幅下降。提速产业绿色化聚焦供应、生产、应用、功能、服务等环节,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高效节能设备和优化生产流程、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碳捕集与储存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零碳制造路径,逐步实现工业制造企业从100%抵消至100%清除转型。加快设施低碳化践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将绿色能源与多元化应用场景同步融入园区建设,构建新型零碳生态圈,为入驻企业提供标准厂房、工业研发中心等国际标准的设施配套。实现管理智慧化成立能碳智慧管理中心,创新园区能源及碳排放管理一个制度、五个体系,全面加强碳排放数据核算、审定、管理以及人员培训;为入驻企业提供碳排放追溯、碳减排量化、碳中和认证等服务,实现电碳证一体化管理和碳数据实时分析;全面强化碳足迹、碳交易、碳核销全过程管控,为园区外贸产品打上零碳标签,增强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助力认证国际化组建专业团队,与洛基山研究所共同开展绿色创新研究,与英标协会、通标等国际国内知名机构深化合作,为园区企业提供符合欧盟等国际规范的零碳全生命周期咨询、管理及交易服务,与国际气候组织、责任钢搭建合作机制。

向绿升级,在全域能源布局上加速规模化应用。构建绿电溯源一张网先导区1.4平方公里率先完成新型电力系统改造,是全国首个园区级绿电物理可溯源、高比例、稳定消纳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一对多的物理可溯源绿电生产应用场景。先导区电碳因子较生态环境部和国际能源署平均排放因子下降超75%。同步实施全域能源布局,预计到2027年,园区接入物理可溯源绿电超17亿千瓦时,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打造产创融合一基地坚持风光氢储一体融合发展,构建绿电绿氢绿氨绿醇全产业链,与国电投等一批大型央企协同构建国家氢氨醇产业基地。推动传统钢铁、造纸、化工等行业智改数转,打造全产业链低碳发展生态。与省电科院、联合利华、矿等7家单位合作设立零碳产业技术研究实验室,主攻海上风电、快速消费品领域绿色甲醇应用、CCUS等零碳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建设场景应用一示范以构建四位一体的新型零碳生态圈为目标,协同推进核心工程建设,建成11幢现代化标准厂房,为入驻企业提供集生产制造、工业研发、商务平台于一体的国际化设施体系。布局建设油电氢醇四合一综合能源补给站、2座加氢站、1座制氢站等关键设施,园区已实现制加氢一体化系统、光储充一体化加电站等零碳公共设施全覆盖,通过绿色电力、绿色蒸汽、循环水高效利用,多个场景领域形成降碳闭环。搭建能碳服务一平台建成碳谷管理中心,构建以数据库、监控网、调度端为核心的零碳智慧管理制度体系。运营能碳智慧管理平台,实现零碳园区规上企业能碳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大丰港经济开发区81家规上企业提供国际国内双向合规碳盘查报告服务。设立绿电绿证&碳交易服务中心,开展绿电绿证咨询及代理服务、碳交易撮合等业务的同时,实现碳电证一体化管理。擦亮零碳管家一品牌成立碳智信公司,与BSISGSRMI等权威机构合作,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零碳管家服务,推动绿电溯源、碳排放追溯、碳认证与国际接轨,探索国家级零碳(沿海型)产业园和园区级绿电物理溯源新型电力系统新标准。

向高攀登,打造零碳产业低碳示范标杆。构建新系统建立绿电+绿氢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动园区用能低碳化。以先导区一对多的绿电物理可溯源生产应用场景为样板,打造中国东部沿海最大规模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消纳示范基地。积极推动园区冶金、造纸等高耗能企业项目试点绿电直连。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发能源岛,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氢基合成燃料等产业发展,建设高端绿色燃料存储、转运、贸易、加注基地,稳步开展氢储能、氢能重卡等规模化应用试点示范。打造新高地坚持以绿制绿,探索新兴产业低碳发展和传统产业深度脱碳路径。重点推动钢铁、造纸、化工绿色转型,布局氢冶金、优特钢、绿色纸品、新医药,以及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等项目,一企一策推动节能技改、能源高效利用和行业协同降碳。携手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布局发展绿色氢氨醇、合成生物、绿色化工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拓展新生态构建集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生活于一体的零碳新场景。全面推进既有厂房、办公和生活用房绿色低碳改造,有序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和应用。扩建一批氢能共享单车点、光储充一体站、换电站、加氢(醇)站。加快大丰港区作业车、内河船舶油改电,积极推广氢能重卡应用,实现港口物流运输体系绿色转型。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快推动国际人才社区、低碳社区配套,推广智能垃圾分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打造零碳生活示范区。探索新模式全力打造三大中心,探索建立零碳园区市场化运营和营商环境优化新模式。打造零碳管理中心。建立园区能碳管理制度,完善能碳智慧管理平台功能,实现园区碳排放实时监测、动态优化。打造零碳服务中心。深化与机构合作,为项目招引、落户建设、竣工运营、产品出口的全链条、全周期,提供绿电交易、碳核算、碳交易、碳认证、绿色金融、节能改造等服务。打造零碳创新中心。围绕智慧电网、氢基绿色能源等零碳先进技术创新,加快招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入驻,建设集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国际合作等为一体的高水平科创平台。争创新标准加强与BSISGSCQC等权威机构合作,打造国际化服务新标准。主动参与国家、省零碳产业园标准编制,建立完善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管理体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沿海型国家级零碳产业园建设经验。与省国网公司、国际权威机构合作,依托园区绿电物理可溯源新系统,发起创建团体、地方乃至国际标准,获得国际认可。

(作者系江苏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