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当“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时,我坐上了西行的客机,飞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正式开启三年援疆生涯。事实上,我对西北并不陌生,父母曾为支援三线建设,从江苏到青海工作四十余载,而我也是在出生满月之时,就在母亲的怀抱里来到青海生活直到大学毕业。但是,长达6个多小时的超长飞行又刷新了我对祖国幅员辽阔的认知,也让我对万里之外的克州增添了些许忐忑。
来克州之前,对当地的了解始于资料中的文字:这里地处祖国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东部,面积7.25万平方公里,人口63.2万,其中山地占90%,有“万山之州”之称。踏上克州的第一印象便是连续数日不散的沙尘暴。“一天二两土,早上不够晚上补”,是当地人对这种天气的形象描述。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导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著名的”援疆三问: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对这三问,答案我是明确的: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依据“克州所需、江苏所长”做好文化润疆工作。但是具体从哪儿着手开展工作,我却一头雾水。正当我彷徨时,一次调研给我带来了启示。
一次调研
2023年6月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南疆现代文明培育调研团来到了克州,我有幸全程陪同调研行程,让我对自己下一步工作有了初步的构想。新疆干部长期驻村养成了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风格,让我们能和农牧民“勾肩搭背”地走进每个村、每户人家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在这次调研中,我看到了制约克州现代文明培育的一大原因——语言文字的薄弱。在克州的广大乡村中,很多成年人仅会使用维语或柯语,不能熟练掌握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但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孩子们却具备很好的语文能力。在村子里,很多孩子是我们和成人之间的“小翻译”。
正是看到了这些,我想到了“读书”。江苏的全民阅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可以借鉴江苏的成熟经验,用好“全民阅读”这个抓手,既能帮助克州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能提升大家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克州的学生们提升学习成绩,一举三得。
一个方案
有了初步构想后,我第一时间和领导、同事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一步步完善了整个构想。这之后就要抓落实,制定方案。根据在江苏工作的经验,我把握三个原则:“一定要实际、一定要实效、一定要实惠”。“实际”就是借鉴江苏经验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克州的具体现实,比如多数群众的语文水平有限,较为艰深的文学作品并不合适,图文并茂的浅显读物更受欢迎。再比如克州地广人稀,偏远的农牧区交通不便,纸质读物难以送到农牧民手中,但是手机的普及使得网络读物,特别是有声书更方便传播。“实效”就是一定要从全局着眼,整合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以绵绵用力求久久之功。“实惠”就是一定要让克州的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不去搞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
根据这些原则,我反复撰写修改了《“书香克州”全民阅读工作系统推进方案》,旨在借鉴江苏的成熟经验和体系,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为抓手、以少年儿童和主题阅读为重点,系统谋划、务实推进,在克州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克州现代化文明的发育加力提速。方案采取“1+6”的模式,即一个主题六个项目。主题是“文化润疆 书香克州”;项目是一个节日(克州读书节)、一家智慧书屋(小学校园内)、一节讲堂(书香克州大讲堂)、一场研学(“书香之旅”克州亲子研学团)、一本好书(江苏和克州合作出版)和一个礼包(发放数千个少儿阅读礼包)。
一位母亲
2024年7月初,按照方案我带着首批克州的亲子研学团赴江苏开启“书香之旅”。研学团由来自克州各地的20个各族家庭所组成,一个小学生带一位自己的家长。其中,一个名叫则拉莱·阿不都艾尼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在人群中特别醒目,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黑黑的头发梳成两个小马尾辫子搭在双肩。小姑娘的妈妈陪她一起参加研学团,妈妈很少说话,总是拿着手提包默默站在则拉莱身后。
我们到江苏的第一站就直奔苏州,去参观一年一度的江苏书展。孩子们看到琳琅满目的各色图书和丰富多彩的各类阅读活动,兴奋地到处跑。则拉莱也不例外,她的妈妈始终跟着她。这时候我发现则拉莱今天穿了一件崭新的艾德莱斯裙子,就问她怎么穿这么漂亮?则拉莱大声告诉我:“妈妈说我今天要见读书人,读书人是好人,要穿新衣服!”我转头看向则拉莱的妈妈,她低头害羞地笑了一下。
我们这个极具特色的研学团在书展现场马上引起了关注。媒体记者特别提出要采访研学团的小朋友,其中就有则拉莱。起初我很担心她妈妈会不同意小姑娘上报纸和电视,怕引发大家关注,但后续的发展证明是我多虑了。则拉莱的妈妈非常高兴,不停地帮小姑娘整理头发和衣服,让她以最好的状态“上镜”。采访的全过程,则拉莱的妈妈一直在旁边微笑着看着自己女儿接受媒体采访。
一张纸条
在克州推广全民阅读中,我最骄傲的工作之一,就是邀请著名少儿文学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祁智老师来克州。祁智老师第一次来是在2024年春天,在克州实验小学的讲座现场,孩子们都听“傻了”,全程笑声和欢呼声不断。演讲结束后,孩子们拿出身上能找到的一切纸制品请祁老师签名。在签了一个小时后,我们才终于走出讲堂。可是刚到了操场,一群上体育课的孩子又把祁老师围住,不让他走。祁老师看到这群可爱的孩子,对他们承诺“我很快还会来的”。就是这句承诺,祁老师在接下来的14个月里来了克州4次,举行了近20场活动。不出意外,祁老师的每场活动都是最热烈的现场,成人和孩子都被他的讲座深深吸引。
最近的一场活动,是2025年8月底举行的新疆全民阅读大会。祁老师在下午结束了一场江苏的活动后,立马乘机经过9个小时的飞行赶到克州。祁老师有晨跑的习惯,当他路过小学门口时,孩子们不停地喊“祁智、祁智”。上午在克州第三小学的讲座,祁老师带着孩子们超级开心地上了一堂阅读课,主题是“悦读的途径”。课后,一名老师代替一位不好意思的维吾尔族小男孩递交给祁老师一张小纸条。小纸条上工工整整地写着:祁智叔叔,我听了您的话,我就很想阅读,也想立马写一篇《我与祁智叔叔》,见到您我很开心,也谢谢您来到克州三小。字条的最后留着两行空白并写着:签名,或(签)在后面。拿到纸条后,祁智老师很感动,坐下来在纸条空白处写上:谢谢小朋友,祁智。
万山之州的克州或许位置偏远、气候恶劣,可是这里的人们始终温暖、坚韧,始终心怀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援疆三问,我正在用三年时光认真作答,惟愿我的答案不负国家所托、不负乡亲所信,更愿绵绵书香漫润克州的山川与人,让阅读照亮每一个生命,让故事持续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回响。
(作者系江苏省出版物审读中心副主任、新疆克州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