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徐州市鼓楼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要求,以法治为引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各项工作,抓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协同治理、多元化解,有效推动大量矛盾纠纷吸附于基层、化解于萌芽、止步于诉前,非诉调解“鼓楼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推广。
立足源头治理,构建矛盾预防过滤体系
把前端预防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始终以法治思维锚定治理方向,筑牢预防根基,推动工作关口前移、触角下沉,将防控网络延伸至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实现矛盾纠纷的全周期、动态化、前瞻性管理,从源头上遏制矛盾纠纷滋生蔓延。
建强源头化解“主阵地”。创新构建“1中心+2平台+N渠道”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体系,建立以预警为先、指挥为要、服务为主的区矛盾调处中心,在矛盾聚集地公安局110情报指挥中心和区法院分别搭建警司联动平台、非诉讼服务中心平台,畅通平台与政府12345、12348、12315、网格化指挥中心、城管、信访等部门连接沟通渠道,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矛盾纠纷信息收集网,让苗头隐患无处遁形。2024年以来,非诉服务平台对接分流矛盾纠纷信息2200余件,警司联动平台派单1700余件,N渠道收集矛盾纠纷信息8000余条,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
加装法治建设“聚能环”。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协同推进,创新互联网时代公众多元参与、民主协商机制,让更多群众参与到事关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中,提升决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从源头上消弭因决策不当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排查+普法”模式,根据矛盾排查中不同对象、不同人群对法律的需求,精准推出普法清单。2024年以来,培育“法律明白人”790名,聚焦矛盾纠纷多发易发领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480余次,提供法律咨询3000余次,在推动全民守法中把纠纷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
打造数智赋能“新帮手”。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元信息化手段,对劳动争议、环境建设等矛盾多发领域平台数据开展风险隐患系统梳理和智能分析,大幅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警调处的即时性、精准性与协同性,同时借助“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智慧调解平台、人民调解小助手等平台载体,加强数据采集、分析应用,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大数据风险研判预警能力,真正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早预防。
聚焦固本强基,打造协同治理闭环链条
以协同共治为核心引擎,秉持依法治理原则,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治理资源、构建闭环机制,通过全流程协同调处、全链条监督纠偏、全覆盖力量下沉,让每一个环节都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的系统治理新格局。
优化多元协同调处全流程。以区综治中心为依托,区街两级矛盾调解中心为载体,整合全区26个行政执法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网格,构建“接案—转办—处置—回访—评价”全流程闭环协同调处机制,联动仲裁、行政复议等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深度融合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司法确认、速裁快审机制,合力化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推动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从“一部门、一通道、一入口”到“一张网、一站式、一条龙”转变,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全区联动”。
打造案件多维纠偏全链条。聚焦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预付消费卡类纠纷、物业管理类纠纷等矛盾多发环节,建立“问题筛查—精准发函—限期整改—跟踪复核—结果反馈”全链条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多部门联合专项督查、案件评查、数据分析等手段,协同研判,精准锁定矛盾风险,向有关部门、街道发送《依法治理突出问题提醒函》,及时开展“回头看”核查,科学评估整改成效,推动问题整改从“纸面回复”向“实质解决”转变,形成“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堵塞漏洞”的治理闭环,有效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基层治理效能。
实现基层多方治理全覆盖。全域推进三级调解组织标准化建设,建成8个街道标准化人民调解委员会,73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室,整合“三官一律”“五老人员”、联动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等多方治理力量全面下沉基层网格,组建65人专家服务团,开展“调解专家进社区、助力基层解纷争”专项行动,深入社区排查矛盾纠纷,协助化解长期困扰社区的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复杂问题,全面构建“自下而上”的韧性治理生态,实现区、街道、村(社区)调解网络全覆盖。
坚持靶向发力,推动多元化解有的放矢
面对矛盾纠纷主体多元、利益诉求交织、民商事与行政领域多发的复杂态势,徐州市鼓楼区坚持以法治为引领,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剖析矛盾根源,依托多元共治整合各方力量,精准发力直击化解难点。
拓宽民事纠纷多元化解渠道。以机制创新激活人民调解效能,推动9个人民调解组织深度融入区、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率先在全市推行人民调解进驻辖区5家公安警务站,持续深化诉调、访调对接机制,在知识产权、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重点领域成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起横跨基层网格、纵贯行业领域的立体化调解网络。创新“调解+公证”联动模式,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引入公证服务,聚焦继承、遗嘱等易引发争议的纠纷,通过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形成“调解定分止争、公证固证维权”的纠纷化解新模式。探索调解与劳动仲裁联动机制,通过纠纷分类移送、仲裁员提前介入、调仲联合办案等方式,实现从调解到仲裁的全流程无缝衔接,有效提升劳动争议化解效率。
完善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法院+商会”解纷机制,汇聚法院、工商业联合会等多部门力量成立鼓楼区商会调解委员会,搭建联席平台,建立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协会调解、律师调解等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作用,推动“商人纠纷商人解”,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精准锁定中心商圈、产业园区等矛盾易发多发区域,建立商事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站,广泛引导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申请成为ODR(在线消费纠纷解决)企业,促进商事争议“线上线下”就地化解。
建立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体系。创建全市首家由法官、检察官、司法局工作人员构成的行政诉讼案件化解室,制定案件管理六色分类法,研发“司法E案通”,打造主动评估、转化诉请等7个应诉板块,有效畅通行政争议解决渠道。依托行政争议协同化解工作站,规范细化行政争议协同化解工作流程,建立行政诉讼案件开庭前3日召开应诉“准备会”制度,严格执行败诉风险案件报备制度,加强对涉诉单位化解工作的跟踪督办,不断提升行政争议多元化解质效。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鼓楼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