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产品搭上农村电商的“高速列车”

发布时间:2025-07-2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马 军    

在江苏,季节更迭带来了农产品的盛宴。夏日里,盱眙小龙虾借电商与冷链物流热销全国;金秋时,阳澄湖、固城湖大闸蟹吸引着无数食客纷纷下单……广袤乡村里,万千农产品乘着电商的高速列车,直接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悄然引发农产品销售的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对农村电商发展进行部署,农村电商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动能。江苏聚焦特色产业与土特产,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造多元电商模式,带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持续增长,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成效卓著的农村电商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夯实产业根基,筑牢农村电商压舱石

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扎实的产业基础支撑。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线上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广大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升级。因此,江苏多措并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供应链,挖掘优势特色产业,构建了4+13+N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跨区域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5个,培育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204个、其中超百亿元7个,为电商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做优做强乡村土特产文章。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是江苏农村电商发展的坚实后盾。江苏自2021年起实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20212022年利用中央财政补贴3.37亿元、省级财政配套1亿元,支持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300余个,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容积超100万立方米,显著增强生鲜农产品生产端集散收贮和商品化处理能力,更好满足源头电商销售需求。同时推动农业电商园区、服务站点、公共服务中心等转型升级,鼓励在农副产品集聚区建农产品直播基地、助农直播间等,累计建成县级农业或涉农电商产业园100余个,涉农直播基地70余个。

推进产业链数字化。数字赋能是产业发展关键引擎。江苏重视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推动其在生产全周期应用,提升生产加工、经营流通、质量监管等环节数字化水平,以数字化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电商销售底气。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档升级,引导企业优化包装和消费场景,开发适合网销的爆款产品。如东台市引进全国首个西瓜无损测糖设备,建成首条全流程自动化分级分选线,联合物联网公司应用信息采集和区块链防篡改技术,通过东台西瓜质量追溯平台实现带上市,一瓜一码可溯源核实。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聚是江苏农村电商发展的可靠优势条件。因此,全省支持各地在农副产品集聚区打造直播基地,形成直播基地+电商物流+供应市场聚合生态,培育乡村直播经济生态圈,打造赣榆海鲜、高淳螃蟹、盱眙龙虾、沭阳花木等全国知名电商产业集群。盱眙县作为龙虾之都,构建龙虾产业体系,形成集苗种繁育、成虾养殖、龙虾加工、成品销售、特色餐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产品电商年交易额超10亿元。

创新渠道模式,拓宽农产品上行快车道

江苏作为农业大省,物产丰饶,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品质口味俱佳。然而,在消费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想要让优质农产品突破地域限制,卖得更远、销得更好,进一步发掘电商新渠道是关键课题。近几年,江苏通过搭建平台、创新电商营销模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全方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本地农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推动电商平台搭建。一方面,持续联动省内外知名平台,争取免费流量、入驻优惠等政策,多地与平台共建农产品产地协同仓、地方特产馆,还与邮政、顺丰等物流企业签约,多维度助力特色农产品外销。如射阳县联合叮咚买菜、美团等生鲜电商销售射阳大米,在叮咚买菜平台上海市场月销达200吨,美团平台上,射阳大米在杭州和南昌市场销量居首。另一方面,省内积极培育区域性农产品电商平台,像苏州食行生鲜、南通寻味海安等,主打生鲜直供,通过产地直采、冷链配送,让市民及时尝鲜。

推动直播等新模式发展。顺应直播带货和短视频营销趋势,江苏加强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模式培育。各地结合重大节日,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融合线上直播+线下展销,开展丰富的电商直播助农活动。无锡市在主流媒体推出24节气海报、一月一品牌、一季一直播系列活动,借直播掀起消费热潮,推动农业品牌与国潮等融合,吸引年轻消费者。

推动乡村旅游和电商深度融合。江苏引导农产品线上营销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延伸,支持休闲农庄、民宿拓展线上营销渠道,同时举办苏韵乡情·百优乡产等推介活动,展示乡村旅游路线与特色农产品,农产品+旅游”“农产品+文化等跨界模式涌现。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体验渔村生活,组建合作社带动渔民线上销售特产、线下经营渔家乐,年交易额超2亿元。

培育复合人才,激活农村电商动力源

目前,江苏面临着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复合型人才短缺的困境,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成为发展农村电商的关键。江苏加强顶层设计,围绕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持续加大农产品电商主体培育培训,不断激发当地经营主体电商创业积极性。

在课程设置上拿实招。针对不同受众,开展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万人培训、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等活动。其中苏货新农人直播培训开发30余节专业课程,组建70多名电商公益讲师队伍,累计培训超7万名熟练掌握直播技巧的新农人,培育出小刘支书”“泰州志玲等一批有素养、有情怀的乡土主播,为本地土特产带货。

在培训形式上出妙招。鼓励各地创新方式,加大现场观摩、实训演练等实操教学,省市县三级举办电商技能大赛,通过赛前培训+技能比拼+专家点评,以赛代训,以赛促学,培育数字营销能人”“农匠。苏州市举办枇杷电商直播大赛,18支参赛团队通过在直播间介绍枇杷口味、讲述历史故事、发放限时优惠等方式进行角逐,既带动线上销售,又提升了选手直播技能。

在人才引育上创新招。鼓励地方与涉农高校、职业院校等合作,联合培养复合型电商人才。支持地方结合需求制定政策,激发农民电商创业创新积极性。丹阳市连续5年出台电商人才奖补政策,吸引更多经营主体参与,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电商的积极性,为农产品线上销售提供人才支撑。

江苏省将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以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深化政企农协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字号农产品乘出圈,最终实现数字赋能农业、电商致富乡村的美好愿景,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系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张念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