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西安考察调研,与群众一起游览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从2002年启动大雁塔北广场项目到2009年主街开街,再到2018年提升改造,2022年“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正式开街,大唐不夜城早已是远近闻名的热门打卡地。这条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的街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为西安地标性景区。作为“全国示范步行街”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唐不夜城从曾经默默无闻到如今“长红”出圈,文化表达创新、消费场景上新、产业结构向新的发展图景新潮涌动。
打造古今融合的新街区形态
上世纪90年代末,大唐不夜城所在的曲江新区还是一片荒地。西安市政府拟建曲江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曲江“七园一城一塔”布局,其中“一塔”指的是大雁塔,“一城”便是大唐不夜城。大唐不夜城位于大雁塔脚下,不仅是西安的重要文化地标,更是千年商业之都的文商旅融合标杆项目。
大唐不夜城的布局设计以唐文化为主线引领,充分挖掘西安城市文化底蕴,构建了“一轴、两市、三核、四区、五内街”的总体布局,小到灯柱、花缸、垃圾桶,大到大型场馆、沿街商铺等,都参照唐代建筑风格,并通过声、光、电等手段增强互动体验,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打造和谐统一的视觉观感,形成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互动、特色餐饮、购物娱乐多位一体的休闲街区模式。
大唐不夜城不是一系列仿古建筑的简单集合,而是一片以唐文化为背景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唐风元素为主线,建有贞观广场等广场景观,设置开元盛世主题群雕等文化雕塑群。结合西安历史文化,创排了《再回长安》《大雁塔水舞光影秀》两大演艺项目,并依托街区雕塑推出《戏演壁画》《花车斗彩》等沉浸式演出,让静态的街区建筑“动”起来,生动演绎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彩的城市故事。
与此同时,街区周边以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为代表的文化场馆则构成西安城市的核心文化公共空间,常年开展艺术展览、剧目表演、文化体验等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现代的西安与古老的长安遥相呼应,营造了浓郁的文艺氛围。
如何定位自身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是街区建设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规划建设伊始,大唐不夜城放弃门票等收费项目,定位为开放休闲街区。门票收入少了,但综合带动作用大了。如今,街区成为主客共享的美好空间,更好地体现了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发挥了旅游服务美好生活的功能。
做好“盛唐文化IP”大文章
大唐不夜城的火热,最大依托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漫步大唐不夜城,街区中央巨型宫灯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NPC演员“李白”豪情满腹;大雁塔下,“不倒翁小姐姐”正与游客牵手对视;知名剧集《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比舞斗彩画面,被还原成令人称奇的花车斗彩演出。今年春节,大唐不夜城迎来“开门红”,街区经营收入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35%。
曾经,大唐不夜城也面临许多步行街区共同的“成长烦恼”:定位不清晰、产品同质化,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经过深入调研与反复尝试,这里确定了打造“盛唐文化IP”文化地标的发展思路。随着“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的开启,一场蝶变就此开始:按照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改造,街区变“车行”为“步行”;深挖盛唐文化,“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华灯太白等爆款IP接续推出;建设多个主题街区,将美食、文创与消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文化体验闭环。
如今,“文化+”多元业态矩阵日益壮大,大唐不夜城完成了从传统商业街区向沉浸式文化地标的转身。在“兵马俑奇妙夜”VR主题文创馆,游客头戴VR设备,就能邂逅“复活的军团”,亲历一场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奇幻之旅。在位于街区最南端的曲江银泰百货,西安文创界的新宠“绒馍馍”让年轻人爱不释手。而购买时“烤馍”“切馍”“夹肉”的完整制作流程,更是把购物体验感拉满。在这里,所看、所吃、所玩、所购皆是文化,而文化也因创新融合于多元业态中,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
不夜城的建筑雕塑、演艺节目、商业形态,都紧紧围绕盛唐文化IP做创新表达,让文化可感知、可互动,释放了无限活力。2024年,大唐不夜城接待游客达7475万人次,其中陕西省外游客占比超过75%,过夜游占比70%以上;今年春节期间,在其带动下,曲江新区16家商业综合体客流量超过413万人次,同比增长31.69%。
引领潮流时尚的文化消费
网络流量和线下客流“泼天而下”,但人均消费却不高,曾是困扰大唐不夜城发展的难题。街区通过适应分众化需求,向文商旅科深度融合发力:挖掘文化内核,同盛祥、德发长等老字号在此新生,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等文化地标集聚;创新商业模式,“唐集客”互动售卖等小店经济蓬勃兴起;科技赋能文旅,“雁塔流光”AR秀、“盛唐幻镜”AR导览服务等广受欢迎。
不断上新的多元化消费场景,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在大唐不夜城等景区的带动下,西安文旅市场“账面”喜人,人均消费节节攀升:今年春节期间,西安接待游客2375.12万人次,游客总花费234.44亿元;游客人均花费987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26%;过夜游客人均停留天数为3.42天,较去年同期增长0.20天。
从传统商业到沉浸式商业再到品牌、数字、文化空间相融合,街区根据市场反馈动态调整招商策略,扭转了过去文旅和商业“两张皮”的局面,延长消费链条,形成了演艺娱乐、餐饮美食、文创集市、汉服旅拍多元融合的沉浸式体验消费集聚区,2024年街区及周边商业综合体销售额达33.12亿元。全市汉服产业由这里发端,目前西安已有2360家汉服经营主体,2024年创造租售、旅拍、文创等综合消费约16亿元。
以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为主要方向,坚持把引进首店、首发、首展作为提升街区特色生命力的重要抓手,首店经济动能四射——戴上VR装备前往繁华的大唐,赏莲花绝舞、瞰长安盛景,与探案小队联手侦破奇闻诡案……2024年2月,《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全国首家门店落地大唐不夜城,开业即火,当年总营收超过350万元。
消费“账面”的新变化,展现出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大唐不夜城为西安带来大量跨省游、过夜游游客,相关的住宿、餐饮、购物等消费遍及全市,带来巨大溢出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唐不夜城的实践证明,文旅消费的吸引力在于超乎期待的体验,而体验感的创新不仅在于重构物理空间,也在于诠释精神文化,更得益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