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高质量撰写调研报告,更是党员干部要练好的基本功。可从调研选题、调研开展、报告撰写三个方面去提升。
调研选题要“准”。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受限于时间和精力,必须找准关键、精准选题,集中力量把最紧要的问题研究好、解决好。要经常关注工作实践中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和发展成效,做好总结提炼,以便及时推广,以点带面促进工作。基层和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往往是矛盾的焦点、工作的难点、领导的关注点。从这类问题选题,就是“小切口”撬动民生大福祉,甚至可能推动政策调整和社会变革。南京市建邺区聚焦产业人群带娃难题,创新园区“公办托育”模式,助力企业员工“楼上工作、楼下带娃”。对案例进行分析、提炼经验做法,可以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基层实践”。
调研开展要“细”。搞调研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不行,到基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也不行,必须深入基层“耳闻”、沉到一线“目睹”,以此来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比如开展青年人才公寓建设调研,就要走进企业,与青年人才聊天,了解他们的年龄、学历、就业、收入、通勤等情况,获得直接、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实践中,可采取走访式、体验式、问卷式等方法,也可进行蹲点调研、实地考察等。今年3月总书记在贵州黎平调研时,与侗寨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座谈会”,共话乡村振兴。多一些“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的调研,可以听到实话、察到实情,也更能够增强与群众的感情沟通和心理共鸣。全面、系统掌握真实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是写好调研报告的重要环节。要在前期选题和调研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找准问题症结,从而形成推动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考行文逻辑要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历史和逻辑、定量和定性相统一等科学方法,对调研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加工,形成符合实际的基础素材,为高质量撰写调研报告打好基础。
调研报告要“实”。调研报告是对调研过程的总结和提炼,要力求直白平易、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内容实在。毛泽东同志在《寻乌调查》中多次使用歇后语、俗语、当地土话等生动质朴的语言,足见调研报告并非一板一眼的“八股文”。撰写过程中要多提炼“用得上”的语言、多一些“接地气”的表达,让人愿意看。同时,要注重以简驭繁、删繁就简,以文不厌改的态度反复推敲琢磨,让人看得懂,避免套路化。我们经常讲“标题即观点”,调研报告的标题体系是调研成果的集中呈现,大标题是调研报告的灵魂,要高度凝练、亮点突出;小标题要逻辑严谨、提纲挈领。调研报告一般可采用分述式、层进式、三段式等基本结构,不论采用何种结构,都要统筹考虑内容关联性、层次逻辑性、论证完整性,确保行文错落有致、贯通有序。调研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决不能泛泛而谈。站位要高,自觉站在更高层面谋划对策建议,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局限于一亩三分地。针对性要强,防止提出的对策大而化之、脱离实际。要有可操作性,在做什么、怎么做上提出明确对策措施,确保调研成果转化落地、见到实效。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建邺区委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