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原则。”规律是世界运行的本质,是指引万物发展的“源代码”;规矩是人为定义的规则,是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锚”。探索规律,遵循规律,用规律理论指导实践;树立规矩,遵守规矩,用规矩原则约束行为,二者相辅相成,是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踔厉奋发、担当作为必须坚守的原则,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按规律办事,展现的是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能思善为的干事创业水平。从党诞生以来,全党始终遵循理论指导实践的工作作风,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在党的百年历程中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始终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遵循社会发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尊重科学,摒弃“迷信邪祟牛鬼蛇神”;尊重主权,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自然,守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世界,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党员干部要敢于到改革和发展第一线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探索中找规律、在实践中求真知,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实践规律,切实提升改革质效。“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要探索规律、遵循规律,真正为改革创新注入“活水”。
按规矩做事,展现的是遵规守纪、谨言慎行、廉政为民的服务奉献精神。正如孟子所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要做到按规矩办事,党员干部就必须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认真学习和掌握各项制度和行为规范,将遵纪守法入脑入心,潜移默化为一种工作和生活习惯。只有守规矩,才能知分寸、明底线,内心才能平静,行事才能公正,其实对干部自身也是一种有效保护。若不讲规矩,毫无原则,那就什么都做得出来,也失去了立身之本。南宋末年,世道纷乱。有次,大学者许衡外出,正值酷暑。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路人纷纷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解渴?”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道:“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真正有教养的人,不论人前人后,心里都有一杆秤,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明晰规矩划好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习惯在规矩的硬约束下办成事、办好事,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使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规律把正的是方向,规矩守定的是底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规律和规矩的共同指引下,才能干成事、不出事。党员干部既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秉持科学严谨的精神,大兴调查研究、落实民主评议,做好科学决策,又要遵守工作规程和行为准则,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确保各项事业在纪律和规矩的轨道上规范运行。其实,按规矩做事,本身也是按规律办事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规范自己言行的一把标尺。
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的自觉和担当,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主动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淮安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