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5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深刻指出,“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并强调“我们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这为我们以史为鉴、维护和平提供了重要遵循。
铭记历史 不负荣光
国家和人一样,一旦抹去了记忆,就会迷失自我,丧失对世界的正确判断和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的名言:“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这意味着历史是帮助人类认识自己、掌握规律、走向未来的重要坐标,铭记历史就是要不忘先辈牺牲、警惕安全隐患、担起未来责任。
始终铭记抗日战争的正义性。正义与否是判断战争双方道德立场的标准。毛泽东同志指出:“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是反对日本法西斯肆虐和荼毒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战争。面对凶残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拿起武器,站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列。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当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作壁上观之时,惟有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在东方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承担起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担。在抗战中,中国军民牵制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最终迫使日本放弃“北进”计划,迟滞其“南进”步伐,有力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为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始终铭记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白山黑水的“村村烈士碑”,到壮士出川“失土不复,誓不返川”,再到滇西抗战“十荡十决,甘死如饴”,人人抱定敢死之决心,誓与国家共存亡。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这背后是中国军民伤亡3587.9万余人的悲壮,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将军到列兵,所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卓越功勋的老战士,我们都永远不会忘记!英雄不朽,正气长存!”正是一批又一批的抗日英雄前仆后继、慷慨赴死,才有了气壮山河的胜利凯歌。
始终铭记抗战中的伟大友谊。德不孤,必有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身处绝境之时,来自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给予我们的无私援助。苏联曾向中国派出过大量专家和技术顾问,甚至派人直接参战,其中最为著名的苏联志愿援华飞行队,累计有1091名飞行员、1250架战斗机、220架轰炸机和100架教练机,取得了击落击毁日军986架飞机的辉煌战绩,也付出了211名宝贵的生命。在那段艰苦岁月中,许多像他们一样投身中国抗战的反法西斯战士,参加战斗、救治伤员、报道真相、救助难民,用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以史为鉴 防患未然
历史不是装点门面的收藏,而是映照人心的明镜。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借助历史的镜子来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主义者发动的,它给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其战火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伤亡超过1亿人。虽然最终正义的一方取得了胜利,但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土壤却并未彻底清除。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右翼势力抬头,美化战争行为、宣扬种族主义思想,甚至公然为纳粹罪行翻案。日本某些政客,罔顾侵略战争的事实,反倒把自己打扮成战争的受害者,扭曲民众的历史观,为修改和平宪法铺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任何企图开历史倒车的行径,不仅中俄两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各国人民也不会答应!”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范任何形式的法西斯主义苗头。
警惕霸权主义霸道霸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80年后的今天,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关税战、贸易战升温,单边主义与强权霸凌抬头,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面临严重冲击。特别是近期,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其贸易伙伴滥施关税,持续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不断破坏全球经济安全。霸权主义本质上就是恃强凌弱、强取豪夺,以霸权压制平等、用霸道破坏公平、搞霸凌遏制发展。这种做法貌似能短期获得大量收益,但却耗费了国家间的信任,将自身置于正义原则和人类进步的对立面。以暴制暴只会让战争重演,理性沟通才是通向和平的坦途。面对霸权主义,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警惕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错误思潮,每到特定时间节点总会跳出来,打着“重新评价历史、书写历史”的幌子,以“碎片化”剪辑、“猎奇性”臆测,刻意美化法西斯的侵略历史,否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诋毁中苏友谊、夸大西方的援助、抹黑英雄人物,等等。从本源上说,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唯心史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集中表现。它虚无的是历史,实质上则是虚化了中华民族的斗志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抹黑中苏历史功绩的图谋都不会得逞!”事实就是事实,历史不能篡改,真相不容抹杀。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缔造的,是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是世界所有反法西斯的正义力量共同努力赢得的。任何人任何国家妄图以历史虚无主义来迷惑人心,只会为世界上有良知的人所唾弃。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用唯物史观的思想武器、用铁的事实,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历史虚无主义。
正视历史 赢得未来
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回顾那段历史,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这一政策使德意日法西斯势力膨胀,最终导致世界性大战。可见在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面前,没有人是局外人。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独善其身,反而害人害己。这就警醒我们必须勇于正视历史,真正承担起开创未来的主体责任。
相信公道正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追求。由于民族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体,彼此之间没有法律约束,有些人就想当然地把国际社会比作丛林法则横行的斗兽场,信奉强权即真理的霸权逻辑,这只会把人类文明带入万劫不复的战争深渊。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秉持公道正义的理念。没有公道正义,强权政治就会横行无忌,弱肉强食就会大行其道。”坚持正义,就是坚持与良知为伍,就能够以更为理性的方式来解决国际纷争,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避免人类文明的堕落。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深知和平安宁的珍贵,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不让先辈们的鲜血白流,必须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尊重国际秩序。80年前,中苏同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同盟成员一道,共商建立联合国,共同制定《联合国宪章》等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联合国宪章》庄严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第一次从国际法的高度确认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向往,承载了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望,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的基石。维护现行国际秩序,首要的是坚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重要意义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我们越要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持续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尊重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就是要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国际法治建设、各国合作共赢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合作共赢。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靠着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共同合作,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才取得最终的胜利,并推动了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与发展。当今世界,人类社会不仅面临沉重的历史欠债,也面临严峻的现实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应对全球性挑战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合作共赢才是各国应对挑战、解决纷争、弥合分歧的人间正道,才是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持久和平、安全的治世良方。
(作者系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公安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