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战精神: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宝贵财富

发布时间:2025-08-26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温小佳    

在中华民族从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伟大抗战精神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精神灯塔,昭示着民族觉醒的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份诞生于血火淬炼的精神瑰宝,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愈发闪耀着穿越时空的真理光芒。

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新时代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熔铸民族魂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中国共产党振臂高呼,唤醒民族救亡图存的集体意志,引领民众奋起捍卫家国。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成为时代写照。亿万人民的爱国热忱如火山喷涌,凝聚成睡狮觉醒震寰宇,岂容蚕食鲸吞;散沙熔铸作金城,无惧瓜分豆剖的钢铁长城,谱写了全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历史篇章。正是这融入血脉的爱国基因,汇聚成陷日寇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仅是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新时代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挺起精神脊梁中华儿女为坚守道义、和平与家国完整而英勇献身、向死而生,彰显了威武不屈的浩荡正气,诠释了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至高精神境界。面对三个月亡华的狂妄叫嚣,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尊严长城:平型关伏击战中,八路军战士与敌肉搏至最后一刻;常德保卫战,八千守军血战十六昼夜。这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让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最终低下了狂妄的头颅。新征程上必须将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张扬出来,把伟大抗战精神发扬光大。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彰显民族血性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自古奔涌着抗击暴虐的钢铁意志与誓死不屈的英雄气魄。面对强权高压与凶残敌人,中华儿女的脊梁坚如磐石,绝不俯首折腰、谄媚妥协。淞沪会战百万将士前赴后继,粉碎日军速战迷梦;台儿庄巷战,守军与敌逐屋争夺;百团大战破袭正太铁路,切断日军命脉。毛泽东同志豪迈宣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这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正是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精神宣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要彰显民族血性和勇气,勇于险滩竞渡、扬帆远航。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照亮前行之路纵观历史长河,中华民族始终不乏深谋远虑的仁人志士与肩负重任的国之栋梁。当日寇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其终极图谋便是令中国亡国灭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与军队如同不可阻挡的铁流,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当亡国论甚嚣尘上,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如旭日驱散迷雾;在相持阶段最艰难时刻,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华侨领袖陈嘉庚奔走呼号:敌人一日不退,抗战一日不止!正是这种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从战略防御走向全面反攻,最终迎来胜利曙光。新征程上,我们要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气概,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持续提升综合国力。

伟大抗战精神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伟大抗战精神穿越八十载岁月长河,铸就了彪炳千秋的精神坐标。今天,这一伟大精神不仅未曾褪色,反而更加璀璨夺目。

凝聚复兴伟力坚定强国信念的精神引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必胜信念,是激励中华儿女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面对百年变局的风高浪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科技封锁、贸易打压层出不穷等严峻挑战,抗战精神能唤起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砥砺斗争精神筑牢安全防线的思想钙片抗战精神彰显的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牺牲精神,是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这有助于全社会培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品质,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不断巩固和筑牢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和思想防线。

涵养民族韧性升华人类和平的价值坐标抗战精神承载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正义立场,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民族精神韧性的重要源泉。弘扬这一精神,对内能培育全民族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提升道德水准和社会凝聚力;对外则彰显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捍卫正义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在新征程上继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继承弘扬抗战精神,要将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切实转化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与不竭动力。

构建系统化教育传承体系必须依托政策引领、制度保障与法治支撑,系统构建起教育传承体系。要建设国家级抗战精神研学基地集群,开发沉浸式教育体验课程;编写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权威教育读本,开设抗战精神与时代使命专题课程。将抗战精神的核心要义全方位深度融入党和国家教育体系,方能让伟大抗战精神焕发新的生机与磅礴伟力。

创新时代化价值转化机制推动伟大抗战精神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是价值转化的关键所在。要将抗战精神蕴含的爱国情怀、斗争意志、英雄气概等核心价值,系统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全过程。完善英雄烈士保护法配套实施条例,构建涵盖名誉保护、荣誉表彰、侵权追溯的闭环机制,重点建立跨部门英烈名誉侵权黑名单及联合惩戒制度。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与创新,使精神传承具化为可执行的标准、可量化的指标与可持续的保障机制,从而将蕴藏于抗战精神中的磅礴英雄气概,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驱动国家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强大治理效能。

筑牢和平发展国防根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需要实力捍卫,唯有掌握历史主动,才能赢得民族未来。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领域筑牢防线,锚定中国式现代化中心任务,以高质量发展夯实强国根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建设与世界一流军队相匹配的国防文化,让和平发展拥有坚强后盾。

(作者系南京审计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润园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