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万亿级产业 锻造软件名城硬实力

发布时间:2025-08-26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陈希希 肖心月 毛昕桐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自2010年被工信部认定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以来,南京充分依托先发优势和品牌效应,推动产业提质升级,锻造工业软件竞争力,向万亿级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目标迈进。《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紫金指数(2025)》(以下简称紫金软件指数)显示,南京软件产业综合实力位居江苏各市首位。

筑牢软件发展坚实支撑

坚持统筹规划、创新主体引育和资源集聚相结合,筑牢软件产业发展支撑,推动软件名城建设走深走实。

强化顶层设计谋划南京在全国率先发布专项政策,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提质升级行动,以名园创建为重点带动产业发展,中国(南京)软件谷成为全国首批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江苏软件园等园区着力攀升价值链高端。今年,锚定万亿级目标,南京统筹推进产业规模提升行动、产业能级跃升行动、新赛道加速布局行动、开源生态繁荣行动、精准招商攻坚行动、场景应用牵引行动、软件名园提升行动、名企梯度培育行动、软件人才宁聚行动九大行动,成立跨部门人工智能攻坚推进办公室,形成工作合力,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软件名企梯队骨干企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南京着力引进行业头部企业,一企一策培育链主企业,在招引恒生电子、小米、阿里巴巴等一批国内龙头企业的基础上,今年又吸引达索系统等国际龙头落户,运满满、朗坤智慧等一批新锐企业加速成长。鼓励大中型企业剥离信息技术业务组建独立的工业软件公司,南钢集团孵化的金恒科技、南瑞集团孵化的江苏瑞中等已成为各自领域领先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截至2024年底,全市重点涉软企业达3600余家,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评选的2024年度中国软件高质量发展前百家企业4家。

汇聚关键创新资源软件产业对科教人才资源依存度较高。南京拥有软件类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超500个,5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软件工程、大数据、自动化、通信、人工智能等软件相关专业,软件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达20万人,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紫金软件指数显示,南京软件人才数量、学院数量、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南瑞集团、翼辉信息等多家龙头企业在关键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大型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入选国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高校。

打造工业软件核心引擎

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大脑神经。近年来,南京以工业软件为核心关键引擎,积极构建需求牵引协同攻关推广应用的自主工业软件生态闭环,为新型工业化建设强基铸魂。2024年,南京工业软件规模占全省四成以上。

实施核心技术结对攻关秉持用出好软件理念,南京面向钢铁、石化、电子、装备等重点行业广泛征集工业软件应用场景需求清单,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放典型应用场景,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吸引软件厂商与制造企业共同解决实际需求,累计发布应用场景5000个,开放合作需求1.4万个。建立工业行业领军企业+软件企业联合攻关机制,对市级立项实施的核心工业软件攻关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苏交科联合中望软件打造了面向交通市政的国产三维解决方案;南钢集团与华为联合研发元冶钢铁大模型架构和工业智能化平台,实现料、铁、钢、轧跨工序生产效率提升。

建设工业软件重大平台聚焦工业软件协同攻关、集成验证和推广应用等重要环节,加快布局南京市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云工程应用创新中心、工业软件集成验证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支撑。鼓励龙头企业搭建平台载体,以先进技术、成熟市场运营反哺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中国电科十四所联合电科航电、恩瑞特等单位建设国家融合应用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为智能制造、航空和能源等领域的软硬件协同攻关、应用推广、测试适配等提供支撑;华为打造江苏鲲鹏·腾信创生态产业基地,面向用户提供协同攻关、验证适配、人才培训、体验推广、应用创新等服务。

推进关键领域应用示范立足能用好用,南京将优秀工业软件产品优先列入《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加强在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区域示范推广应用。推出重点产业领域产品首购首用奖励,对关键领域补短板、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国内首创的首版次软件和工业软件优秀产品,按合同销售额分别给予梯度奖励。在通信、能源、交通、安全等行业,南京应用软件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加快软件名城提质升级

当前,我国软件产业正加速步入迭代升级、群体突破的关键时期。南京深耕信创领域,布局开源生态和人工智能新赛道,推动软件产业提质升级,持续擦亮中国软件名城品牌。

打造信创集聚高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底座。南京成立紫金信创产业联盟,推动龙芯中科等企业与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共建信创实验室,引导企业在信创领域持续发力。翼辉信息开发了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工业实时操作系统“SylixOS”,国睿信维“REACH睿知工业软件已深度赋能C919大飞机、运载火箭等重大装备研制,傲拓科技PLC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三峡水电站、南水北调等国家战略工程。

加码开源生态建设开源模式具备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等特点,能有效加速软件迭代升级。南京持续完善开源生态,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实施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支持统信软件率先打造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为开发者提供开源社区、代码托管、技术交流等服务,吸引了众多开发者参与;启动建设开源软件重大基础设施源图,已累计分析开源软件2.5亿款。积极打造鸿蒙先锋城市,以华为、润和软件、诚迈科技等企业为重点,实施鸿蒙生态发展行动,推动政务服务、交通运输、民生保障、教育医疗、银行金融等全市域政务及公共服务高频应用鸿蒙适配全覆盖。

布局人工智能新赛道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重塑软件开发模式、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拓展应用场景边界等多重路径,为软件产业注入新的增长动能。作为江苏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南京先后印发《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积极挖掘电力、石化、钢铁、汽车等传统领域智能化升级需求,聚力打造面向制造业的行业大模型。联合清华大学共建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至2024年底已成功孵化超67家人工智能科技企业,覆盖智慧医疗、智慧生活、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人工智能产业链多个环节。截至2024年底,南京已汇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000家,产业整体规模突破3000亿元。

(作者单位: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