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之乡”的富民之道

发布时间:2025-08-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丁和平 张 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才能托住群众稳稳的幸福。东台市是闻名遐迩的西瓜之乡。西瓜常年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量近100万吨、年产值超30亿元,是东台最具地域特色的金字招牌。近年来,东台市通过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业态融合,将东台西瓜这个土特产,打造成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金名片,让当地农民依靠西瓜种植充实了自己的钱袋子

资源禀赋成就西瓜巅峰品质

东台地区气候土壤水文系统形成的资源组合具有不可复制性,东台西瓜高糖薄皮特性是钾素供给、夜潮保墒、光温协同三大机制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适宜的气候,为东台西瓜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东台市位于北纬32°33′32°57′的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年均日照时数超2000小时,无霜期长达220天。西瓜生产期间平均气温20.4度,昼夜温差达12℃以上。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高积温加速糖分合成,大温差抑制夜间呼吸消耗,实现西瓜糖分高效积累。这样的光热组合加快瓜氨酸、番茄红素、蛋白质和VC等特色物质形成,降低中心糖与边糖梯度,成就了东台西瓜细嫩鲜甜、回味留香的产品特色。东台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西瓜。东部沿海产区(即老204国道以东)属于江淮冲积母质发育的滨海平原,特有的沙壤土透气性好、排水力强,独特的夜潮性保持了土壤稳定的墒情,实现自动灌溉;成土母质以含钾丰富的伊利石为主,含钾量达130205ppm,使果肉内果糖、蔗糖与葡萄糖比例得到优化,糖酸比控制在27%左右,达到理想风味。充沛的雨水有助于西瓜生长发育。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生产季节雨水调匀,西瓜膨大期(36月)降水量占全年34.7%,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满足了西瓜的生长需求;优质灌溉水源达到绿色食品灌溉水标准。以上这些都使得东台西瓜水分十足,适口度极佳。

改革春风推动产业规模发展

东台地区种植西瓜历史悠久,自古就有高田好种瓜,低田能放鸦的谚语。据史料记载,范仲淹任西溪盐仓监时,古镇已有西瓜集市。20世纪80年代前东台的西瓜以零星种植为主,在改革推动下逐步发展壮大规模。

土地流转带来规模化生产。坚持保护优先、统一流转、全面配套,以三仓镇、四灶镇为核心,带动周边乡镇及港、新曹农场等区域推进土地流转,形成集中连片的标准化种植基地,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20世纪90年代起在当地推广粮瓜、棉瓜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重点培养西瓜种植大户,鼓励他们实行规模化经营,农户种植规模普遍达3050亩,部分达200300亩,改变了分散种植格局。

以点带面推进产业化发展。依托特色村(如三仓镇官苴村、四灶镇上官村)的辐射效应,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区综合生产能力,推动西瓜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目前,东台已成为全国著名西瓜产区,规模居江苏首位。

科技创新增强产业源生动力

东台西瓜产业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关键在于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品种更新、提高栽培水平、改进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内在品质。

加快优质品种更新。与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成优质西甜瓜生产示范基地,依托吴明珠院士工作站,每年引进几十个西瓜品种试种,从中筛选品质优良、产量潜力高、市场适销对路的品种向农户推广;坚持以小果型精品西瓜为主,搭配中果型品种的种植路线,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每年在西瓜育苗、定植和坐果关键时期,举办专题流动培训班,聘请资深专家、教授现场讲课,重点传授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坚持科学栽培模式。重点针对西瓜不耐连作,不宜重茬的实际,开展连作障碍治理,推行异地连片轮作模式,统筹规划瓜粮轮作区和技术集成示范区,实现西瓜产业持续发展。同时,大力推广环境调控、株型调节、人工授粉、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推广成果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推行标准生产管理。制定东台西瓜育苗、轻简栽培、质量控制、品牌管理、产品分级、标识使用一系列标准,加快产业标准化发展。推广标准钢架棚多层覆盖栽培,提升西瓜抗灾能力。加速推进机器换人,开展西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耕整一体、轨道运输、辅助装卸等实用机械。依托东台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东台西瓜博物馆,促进优质农产品展示、质量检测、农村电商、农产科技体验一体发展。

深耕绿色农业优势。探索东台西瓜标识解析追溯,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追溯系统。开展网格化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抽查,创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西瓜)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

多维营销提升产品品牌价值

东台一直注重西瓜的品牌建设,早在2006年就注册国家产地证明商标东台西瓜东台西瓜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评选为全国第一个瓜类作物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东台也被国家九部委联合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近年来,东台依托国字号金字招牌,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构建东台西瓜+”品牌体系,通过系列举措放大品牌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培育专业经营主体,完善产销链路。发展54家西瓜专业合作社,培育约1200名农民经纪人,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深化与一线商超、知名电商合作,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销售渠道;举办包装设计大赛,将地域文化融入包装,让东台西瓜形象更鲜活。

立体化传播品牌,扩大市场影响。举办瓜儿熟了西瓜节、品鉴评比等活动,增强品牌亲和力;在上海、南京等地举办展示展销会,借助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亚洲果蔬产业峰会等高端平台推介,提升品牌知名度;产业发展经验获央媒集中报道,进一步扩大品牌声量。

适应多样化需求,强化多元布局。发布《关于规范使用东台西瓜地理标志商标的告知书》,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规范品牌使用,维护东台西瓜主品牌美誉度;在做强主品牌的同时,引导培育瓜不同”“逍遥农夫的瓜”“三仓优选等子品牌,形成一主多副格局,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凭借独特品质与品牌知名度,东台西瓜同期市场价格较其他产区西瓜高出2/kg2025年东台小果型西瓜田头均价达12/kg,亩均收入2万元;中果型西瓜田头均价达5/kg,亩均收入1.7万元。一批种植大户年收入超30万元,高者更是突破百万元,东台西瓜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瓜

       责任编辑:于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