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见证“两山”理念的真理光芒与实践伟力

发布时间:2025-08-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赵文韬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浙江省湖州市坚定不移沿着这一科学理念指引的方向前行。该理念如同一颗思想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二十年间,湖州以其卓越的实践成果,生动诠释了两山理念的真理光芒与实践伟力。

向山——理念诞生的时代叩问

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孕育,最终才能诞生成熟而有生命力的思想果实。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站在三明市常口村老村部门口,面向对岸山水,就曾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2003年,调任浙江不久的习近平同志,面向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地貌,半年内4次调研浙西山区,寻求开山之道20036月,习近平同志亲自点题谋划,并部署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同年7月,习近平同志提出作为浙江省域治理总纲领和总方略的八八战略,其中明确要求发挥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千万工程八八战略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要抓手。作为千万工程试点村、示范村的湖州安吉余村,痛定思痛,相继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努力修复生态,恢复绿水青山。2005815日,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时,听取村支书鲍新民汇报关停矿山、探索生态旅游的转型后,发表即兴讲话指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天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深刻阐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战略高度指明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基本路径,成为两山理念的奠基性文献。

伫立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石碑下,向北百余公里外,苏皖交界处有一座伍员山,因1995728日《人民日报》一篇《山这边,山那边……》的通讯而闻名全国。伍员山两侧两个相邻村落的发展故事,揭示了改革开放进程中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的关键作用。时隔十年,改革思潮和新发展理念诞生的时代叩问,在百余公里空间回响,新思想的时代光芒,在青山绿水间愈发绚丽。

从福建三明市常口村,到丽水、衢州等浙西山区,再到湖州安吉余村,习近平同志一次次向山而思,形成了成熟而有生命力的两山理念。二十载山河焕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从之江两岸的思想星火,燃成神州大地的实践燎原。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美丽中国与地球生命共同体注入不竭动能。

治山——系统治理的成功经验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爱山、护山,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曾多次对秦岭、祁连山等地破坏生态环境事件作出重要指示,还明确强调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二十年来,湖州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治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始终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一体建设美丽城市、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近15年来,拒绝了760余个环保不达标的项目,涉及投资额超千亿元。入太湖断面水质连续17年保持类及以上,连续11年获五水共治大禹鼎,两次获得大禹鼎一星金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较2013年提升29.6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实现十一连升。

不断创新生态监管模式首创生态警务机制,构建生态共治中心(站)+生态执法一体协同+协同智治平台+生态警长体系,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案件协同办理效率。创建五钉工作法,用彩色图钉标记地图系统,每种颜色代表不同治理重点,通过精准分类、动态管理,构建全链条生态守护机制。创新推行生态义警模式,将其作为生态警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动员民间力量参与生态保护。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先进手段,对生态环境实时、动态监测。

积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立法、标准、体制、数智、文化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先后出台12部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从严格规范企业的生产排放标准,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每一部法规都切中生态保护的要害,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保驾护航。累计发布生态文明建设标准130余项,其中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等13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湖州经验和湖州样板。

富山——价值转化的创新实践

两山理念的核心,不仅在于保护绿水青山,更在于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乡村日益被城市化进程切割和改造的当下,湖州从过去靠山吃山,到现在养山富山,在长三角城市群腹地出一条逆城市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文旅感受富山幸福温度湖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地级市,所辖安吉、长兴、德清三县,入围国家县域旅游综合实力前四强。乡村生态提升为村游富农打下坚实基础,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余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效显著,古老的丝绸文化、茶文化、竹文化,以及传统地域文化等,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打造出独特文旅体验。积极举办各类文旅活动,世界乡村旅游大会、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等极大提升湖州文旅影响力。

双碳产业展现富山发展厚度湖州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在近20年间下降了约48%,实现了碳排放的有效控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截至2024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7%,星级绿色工厂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90.4%。致力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在全国率先建立两山合作社,创新开展竹林碳汇收储改革、水生态产品交易,探索形成了核算评估法、权益交易法、生态补偿法、改革活权法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法,成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

绿色金融增强富山提振力度2017年,湖州获批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在绿色金融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形成绿色融资企业评价规范、绿色融资项目评价规范、绿色银行监管评级规范等74项全国首创性成果,成为全国公认的绿色金融标杆城市。通过建立绿色金融评价体系,为企业进行绿色贴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湖州绿色信贷余额由2017年的369.5亿元跃升到409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3.9%,高于全国平均近20个百分点。全市每年新增贷款中近一半是绿色信贷,绿色贷款余额七年间年均增长41%,为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积累了深厚基础。

责任编辑:金浩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