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其治理效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稳定度。当前,深入推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高效能治理,可以从“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成效有人抓、责任有人担”的治理理念出发,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人人有事干。基层治理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大合唱”。现实中,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究其根源,是群众参与渠道不畅通、角色定位不清晰。要打破这种困境,需搭建多元化参与平台,让广大群众成为基层治理参与者。可根据居民特长组建矛盾调解、环境整治、文化宣传等志愿队伍,通过“积分制”“时间银行”等激励机制,让群众参与有回报、有价值。同时,要畅通社会组织参与路径,鼓励专业社工机构、公益组织承接社区服务项目,通过社会力量主体性的释放为治理注入持久活力,形成良好的共治格局。
事事有人管。基层事务千头万绪,若责任界限模糊,极易出现“多头管理”或“无人问津”的尴尬。要实现“事事有人管”,可通过基层治理事项清单,将基层各项事务分门别类,明确办理流程和时限要求。针对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事务,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要明确具体牵头协调部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使基层治理人员从“被动应付”转为“主动作为”。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智慧治理平台”,实现事项受理、分派、督办、反馈全流程在线。切实通过各种措施,真正做到在基层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确保群众的急难愁盼都能及时高效的妥善处理。
成效有人抓。基层治理不能停留“完成”层面,更要追求 “完美”的实效。当前,有些地方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痕迹轻实绩的形式主义倾向,导致治理资源空耗。针对这种现象,需建立科学的成效评估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核心指标。要加强基层治理成效的评估,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评估治理效果。畅通群众反馈渠道,让群众随时监督、即时评价。建立治理成效公示制度,每月将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群众投诉处理结果等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此外,还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优化治理方案,形成良性循环,确保治理措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责任有人担。权责统一是基层治理的基本要求。基层治理中若责任追究不到位,容易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心态。要压实基层治理责任,需构建清晰的责任链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区分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的界限,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对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要严肃追责问责,通过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等方式,倒逼责任落实。要推行责任公开制度,公开晾晒各部门责任清单和问责情况,切实强化基层治理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意识。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责任编辑: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