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产业集群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数实融合、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等特征,能够有力推动产业跨区域、跨界融合发展,实现集成协作和创新。江苏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基础扎实,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区块链等领域的数字产业加速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新形势下,江苏需要积极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明晰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基础,把握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未来趋势,加快形成既具有国际竞争力又凸显江苏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
当前,江苏数字产业发展动能强劲,呈现出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创新体系加速构建的良好态势。
数字产业能级显著提升。2023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11%,居全国第二。物联网、集成电路等细分领域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产业加速领跑,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全省拥有南京、苏州、无锡三座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能级不断增强。2023年,软件产业收入突破1.4万亿元,其中工业软件产业链收入达3269亿元,占全国比重超21%。
数字产业集群加速成长。全省积极开展“群链企协同行动”,一群一策推进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拥有网络通信、高端软件、智能光伏、集成电路等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了无锡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兼具领先优势和规模效应的数字产业集群,以此引导形成更大规模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格局。
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全省大力实施数字经济科技攻关行动,依托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紫金山实验室、苏州实验室等构建高能级数字科创平台矩阵,在网络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比如,国内首个CENI(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大科学装置正式建成,“太湖之光A+”项目实现国内最高算力密度,6G无线网络毫秒级实时智能技术取得突破,等等。
在数字经济时代,江苏要以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国际化视野、战略性思维,前瞻性、引领性、系统性构筑数字产业竞争新优势。
加快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系统布局。一是统筹构建体系完整的产业集群格局。做优做强基础优势产业,强化原创技术供给,加快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研发,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电力、物联网、高端软件及信息服务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大力发展未来网络、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数字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集成创新应用的试点示范项目和典型应用场景。前瞻布局数字未来产业,建立“前沿技术—应用场景—先导区”未来产业培育体系,面向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等赛道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布局,遴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标杆企业,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二是加快优化功能互补的集群空间布局。依托全省“1+3”重点功能区,因地制宜优化数字产业空间布局。增强扬子江城市群数字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鼓励沿海经济带加强数字信息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支持江淮生态经济区探索数字经济“飞地”合作模式,走出以绿色新质生产力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子。发挥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资源集聚、要素集中的优势,着力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三是梯次培育雁阵式数字产业经营主体。瞄准江苏已具有显著规模优势的数字产业,积极引进培育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力、市场控制力的“链主型”龙头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聚焦数字核心产业关键环节、细分领域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壮大一批适应数字经济成长特点、产业链延伸性好的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夯实数字产业集群基础设施根基。一是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IPv6等规模部署和融合应用,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化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试验设施。二是深化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加快行业知识、工业模型、工业设备、平台系统、业务应用上云。支持领头雁、排头兵型企业搭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业务系统云端迁移,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赋能传统产业,引领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是优化多元算力网络建设布局。抢抓“东数西算”工程先机,加快推进南京、苏州2个国家级核心算力枢纽集群建设,推动形成“双核辐射、苏中聚集、苏北突破、全域协同”的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格局。推进一体化算力网络布局,构建算力资源“省内一体协同、辐射长三角全域”的新格局,满足数字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需求。
推进颠覆性关键性数字技术创新。一是加快数字技术关键领域突破。充分发挥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云龙湖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重大战略性科技平台在数字技术攻关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原创性、关键性、颠覆性数字技术突破,提升第三代半导体、量子通信、核心算法、元宇宙、未来网络等方面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二是加强数字技术研发联合攻关。聚焦云计算、通用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重点领域,大力支持江苏省实验室联盟、数字领先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结对牵头,联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重点高校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创新联合体,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核心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三是打通数字技术成果转化堵点。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侧重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研究机构,建立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完善市场导向的高校成果转移机制,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面给予研究人员更大的自主权。鼓励产学研联合体精准对接数字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创新链的各环节有效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在产业链中快速转化和应用。
营造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良好生态。一是加速数字产业集群成势。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效应,横向上推动数字产业规模集聚,纵向上推动数字产业链式延伸,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持续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加速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二是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推动全省开展数据确权、质量评估、数据资产定价等数据价值化研究,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数据产权制度,聚焦数据流通交易、要素市场建设、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共享交换监管等重点领域,推动形成强监管的法规政策体系。三是深化数字产业国际合作。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积极拓展数字技术、数字应用、数字服务、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国际合作空间,引导优质数字企业用好政策红利、提升开放能级、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优质外资深度参与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提升全省数字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有力支撑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建设。四是加大对数字产业的支持力度。在数字产业集群规划用地、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数字产业集群的投资力度。加快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完善数字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和激励机制。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