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县域高地

发布时间:2024-04-2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何 乐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县域经济发达的江苏来说,让县域成为厚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空间载体,推动县域经济更高质量、更有内涵发展,既是现实需要,更具战略深意。工业强县如东,近年来加快工业转型步伐,产业结构迭代升级,创建起生命安防用品、海上风电、高分子材料3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千亿级先进产业集群。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381.13亿元,同比增长6.5%。如东正以新质起笔绘就县域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一根丝出增长新引擎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和升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是培养县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0.05毫米,是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也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直径。10多年来,在一根丝上大做文章,如东走出一条从生产纤维到使用纤维的共生共赢之路: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造商为前道、高端个体防护装备企业为后道的上下游产业链共生共赢模式。一两大产业在一隅内互促互进、共生共赢,出了产值近四百亿的产业集群。全县有化纤新材料规上企业27家,包括12家骨干企业与5链主企业;安防规上企业69家,包括26家骨干企业与8链主企业。2023年,如东安防、化纤新材料产业链规上企业合计实现应税销售370.31亿元,2024年一季度预计实现百亿元。

链主领航,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发力产学研一体化链主企业与高校院所合建研发平台,是如东新材料产业链腾飞的关键。九州星际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先进纤维复合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对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方向开展前沿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恒辉安防设立恒辉安防产业技术研究院,聚力创新、转化、人才,与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赛立特(南通)企业研发中心通过权威机构英国STRA实验室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该认证的手部防护企业;邦新材料联合上海化工研究院、南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攻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着色难题,研发出的UHMWPE纤维获中纺联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支持、资源共享,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抱团发展,还主动当起了招商大使,吸引更多产业链优质企业入驻如东,共建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链上企业多达两三百家。

智改数转,从智变走向质变数字技术是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发力点。如东现已完成465家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今年计划完成429家,覆盖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走进当地安防龙头企业恒辉安防的生产车间,看不见千人纱、万人布传统织造生产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自动化设备,一排排手掌模具随轮轴有序前进,套膜、浸胶、水洗、烘干、脱模,每一个手套都有编码,可实时跟踪、全程追溯;不远处的仓储工厂里,3—5层楼高的货柜架排列得密密麻麻,AGV搬运机器人穿梭其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搬运、堆叠。树立龙头企业数字化实践标杆,辅之以真金白银的政策加码,企业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积极开展智能排产、智能生产、智能自检、智能仓储等数字化应用,抢搭数字快车。截至目前,已建成7家省级智能工厂、21家省级智能车间、49家市级智能车间。

风光气氢绿能涌动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绿色生产力。依托自身海洋资源禀赋,顺应国家能源变革新趋势,如东大手笔擘画风光气氢绿能版图,牢牢锁定打造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目标,着力构建风、光、气、氢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发展格局。

捕风为电向深远海挺进。在如东86公里的海岸线上,随处可见百米高的白色风车。从2004年起,如东利用沿海风力资源富集区优势,推进风电开发,逐渐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规划容量近500万千瓦。在离岸约70公里,亚洲首座柔性直流海上风电场265台风机矗立在如东黄沙洋海域,日发电900多万度,是中国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的里程碑工程。

打造千亿级国家级能源岛。依托深水海港资源布局重大项目。阳光岛位于如东县长沙镇外海13公里,面积仅3平方公里,通过黄海大桥与如东洋口港远远相连。岛上聚集了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江苏省液化天然气储运调峰工程、协鑫汇东LNG接收站、华润LNG接收站等多个重大能源项目,完工后全年接卸天然气将超20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LNG能源保供中心。

开拓氢能产业蓝海。氢能是新兴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2021年,如东县政府、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江苏中天科技签订氢能产业链四方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建设可再生绿氢供应基地氢能关键装备研发、制造、运营示范基地,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目前已初步形成加氢、制氢环节的产业布局。

园区企业拔节成长

专精特新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如东经开区(高新区)等园区还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招引、培育、发展,积极构建科技型企业引进落地、孵化培育、成长扶持、推动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支持园区的科技型企业向高成长、高价值方向拔节生长。惠企政策与企业发展需求合拍,企业敢干劲头更足。目前,如东已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家。

做优招引,坚持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全县2024一季度招商引资签约的74个项目中,属于主导产业项目达64个,占比86%,与重点优势产业链高度契合;科创类项目共55个,占比74%;投资方为上市公司的有6家,独角兽企业有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23家。的含量越高,越有效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产业集聚发展。

做强服务,当好创业者的婆家人按照孵化加速+产业基金+集成服务+特色园区模式,如东各园区从促进项目落地、研发创新、市场扩张、平台建设、金融支撑以及重大项目一事一议等方面对企业投资兴业进行全方位支持,让创新创业者如鸟归林、如鱼得水。专注于VTE(血栓防治细分领域)智能化医疗器械研发的南通科威瀚医疗于2016年入驻如东生命健康产业园,目前已成长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坦言一开始是被园区孵化政策吸引,后被全方位的助力措施所感动,坚定扎根创业的决心,让企业熬过艰难创业期、进入良性发展期。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借助园区打造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科威瀚医疗与高校技术团队隔空牵手,研发出医用快速均匀升温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资金是创业的血脉,医疗器械领域审批周期长,为帮助企业熬过产品上市前的蛰伏期,园区及时为企业连通产业资本。

做强平台,促产业科技深融。企业技术中心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制定《如东县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的梯次培育模式,积极引导企业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加强技术研发,形成了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创新发展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目前,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家。

(作者单位:群众杂志社)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