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发布时间:2023-03-2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路宏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乡村建设和发展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谈到了农业现代化;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发达地区在这方面一定要带好头、领好向;2017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首次赴地方考察来到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指出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苏,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江苏而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因有传承、实践有要求、发展有基础,江苏有条件、有能力、也有责任担负新使命。

基因有传承江苏拥有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历史,自古就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享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从春到上塘到乡镇企业改革,再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江苏都走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前列。新时代10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江苏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布局,率先开展乡村建设新探索,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成了一大批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村庄,在江淮大地上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助力全省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实践有要求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四化同步,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短板,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让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从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再到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以贯之的系列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新时代江苏乡村既承载乡愁记忆、更体现现代文明。

发展有基础新时代10年,江苏先后实施村庄环境整治、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重点工作,全省累计整治18.9万个自然村,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乡全覆盖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成593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完成农村困难群体危房改造和农房改善超66万户,130多万农民群众住上了结构安全、功能适用、风貌协调、配套完善的现代宜居农房;在全国率先以省长令发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有效保护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878个。通过一系列务实行动,全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建设已经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走出了一条美丽宜居乡村与繁华都市交相辉映、协调发展的江苏路径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建设上的重要特征。我们要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江苏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建设彰显历史底蕴、引领乡风文明、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有力有序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之一。2022年,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虽然已达74.42%,但仍有超过2100万人居住在农村。着眼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农房安全和品质提升精准发力,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消险解危、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和老旧农房改造改善。2023年将改善农村住房条件10万户左右,基本完成行政村集体土地上鉴定为CD级的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实现农村困难群体危房动态清零,确保20222026年改善全省农房50万户以上的任务完成。进一步推动设计下乡,加快乡村建设工匠队伍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点、乡土特色、时代特征的新苏式民居。

扎实推动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我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鲜活样本,大力推动特色田园乡村从延伸拓展。2023年将创建130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到2025年全省建成1000个特色田园乡村,形成一批融山水、田园、产业、乡愁于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加强已命名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动态管理,持续巩固建设成果,擦亮特色田园乡村金字招牌。积极引导传统村落创建特色田园乡村,保护和利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地域文化,以文化振兴激发村落内生动力。大力推广马庄经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既塑形又铸魂,让广大农民既富口袋富脑袋

有效扩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农房既是乡村拥有的重要资源,又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从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意愿抽样调查情况来看,有意愿花费25万元以下进行改善的占48.79%25万元50万元的占24.25%50万元以上的占26.96%。特色田园乡村建成后,村集体收入和村民年收入平均年增长约34%22%,农户满意率超95%。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向农业农村投放,挖掘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不断激活乡村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潜能,促进农村地区建筑、文化、旅游、电商、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创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着力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代化越往前走,人们就越向往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诗意乡村。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指导各地在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统筹衔接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深化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好堆肥、沼液、沼渣等资源化产品在农业、林业生产应用中的梗阻难题。力争到2025年,苏南地区和其他有条件地区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苏中、苏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作者系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