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更高层次开放,是构建自主可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要求。当前,江苏正在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而在产业链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外商企业一定程度上扮演着资金供给者、先进技术传授者和市场机制承载者的角色。进一步提高使用外资质量,是推动江苏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引导外资积极参与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促进外资利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强化针对性政策引导,提升产业链外资利用水平。有针对性地拓展外资来源,大力吸引国际高质量外商企业参与江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引导优质外资发挥补链延链强链作用。针对不同产业制定针对性产业政策,引导外资积极投资江苏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参与“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强化产业链招商和要素集聚,重点打造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集群。鼓励外商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增资扩股和利润再投资等形式加大对重点产业链的投资力度。鼓励外国投资者在不涉及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充分竞争性领域以备案形式开展外资并购,简化并购企业手续,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好地支持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相关产业链。扩展外商投资项目来源地,加强与欧盟、RCEP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在产业链优化升级过程中能发挥关键作用的“链主企业”,吸引日韩、欧盟、美国的细分行业“隐形冠军”、高科技“独角兽”企业来苏发展。建立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沿线国家的优势产业、优势技术开展深度合作。
加速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充分利用外资对创新驱动的促进作用,引进外资时重点关注先进技术、关键人才、现代化理念、企业经营的新模式和行业新业态等高端要素,实现引资、引技和引智的结合,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要加强产业链生态主体间的国际合作,继续深耕发达经济体等传统市场,加强与欧盟、日韩等供应商的供需往来、技术合作、资本对接,建立更广大的产业技术战略同盟,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在设计、研发等产业链高端环节来苏投资,通过更强的产业链条捆绑和利益关联,增强产业链的强度和韧性。积极参与RCEP地区经济合作,高位推进中日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要加速核心创新资源要素导入,鼓励外资在苏设立更多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中心,导入行业最前沿领域的关键技术、尖端人才等创新要素,促进研发端、制造端的有机整合。鼓励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深度研发合作,加快补齐重点产业链上的弱项短板,加快原始创新成果在江苏转移转化。要积极发展外资总部经济,引导外资在江苏设立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并对现有地区总部提升能级,实现基地化、总部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总部企业的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建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培育梯队。探索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总部基地城市”,鼓励在苏北投资的外资企业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设立“离岸研发机构”“研发飞地”。
优化存量外资支撑和服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根植性。经过长期发展,外资通过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在江苏经营,形成了庞大的存量外资经济。稳定这些存量外资,增强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才能有效引导外资企业持续推动产业链提升。要优化外资制造业企业服务,支持各地服务好外资重点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在准入手续、投产开工、增资扩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外资重点制造业企业早出资、早竣工、早投产。强化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办事便利性和服务效率,加快完善知识产权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促进存量外资转型升级,鼓励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主动加快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增资扩股,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提升技术水平,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新的业态。对已投产的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可同样享受新引进外资同类项目的相关扶持。加强对产业链前端设计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探索存量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融合发展机制。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从制造环节向服务延伸,顺应“服务工业化”和“工业服务化”发展趋势,推进加工制造向投资、品牌和生产性服务升级。引导现有外资企业增加研发、销售、总部等职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速构建融合发展体系,助力江苏产业链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强化平台载体支撑作用,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开发园区集中了大量外资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进一步推进高层次开放、高水平服务的平台载体能级提升,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转换为聚集效应,为构建上下游完善产业链体系提供良好条件。提升开发区对外开放能级,发挥开发区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聚焦市场准入和投资建设审批的全链条,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精准赋权,增强集聚外资能力。深入进行区域评估改革,变建设项目评估评审的“单体评价”为“整体评价”、申请后评审为申请前服务,逐步解决建设项目评估评审手续多、耗时长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发挥国际合作园区独特优势,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园区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的特质,持续深化与欧盟、日韩等国家地区的“点对点”合作,成体系地引入合作对象国别和地区的独特优势产业、优势技术,打造针对不同国别项目落地发展的“土壤”“气候”和“软环境”,培育产业特色鲜明、能级优势明显的重点产业链。强化重点产业链招商网络,鼓励各级平台载体针对重点产业链建立指标库、重点制造业项目库和企业库,加强与领域内领先的国家地区对接,开展靶向招商、敲门招商、重点招商和补链招商。鼓励专业化社会组织、招商机构引进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导向的外资项目,拓展外资制造业招商渠道。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制度型开放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江苏通过主动适应和对接国际服务贸易新规则,有利于促进贸易和双向投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进而推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与提升。要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探路作用,发挥江苏自贸试验区各片区比较优势,加紧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外商投资促进政策,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积极探索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更高的规则和制度安排。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先行示范作用,建立与高标准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以开放倒逼体制机制改革。要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规政策,加快推进国际规则对接,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贸易投资环境。保证各类企业有公平获得创新资源和市场竞争的机会,提高国家和省有关重大科技项目、科技计划对外资的开放水平,促进外资企业融入江苏的创新体系,持续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简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四个方面,协同、精准地推动各项工作。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定期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估和监测预警,根据新变化适时调整产业政策。围绕产业链发展中最为紧迫的关键共性“卡脖子”技术,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攻关,以局部突破带动整体产业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