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国企“混改”不一定死守51%控股线
如果股权分散,由国有企业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不一定要死守51%这条控股线,控股40%或30%甚至更低一些,也是可行的。只有这样看待国有股的控制权,才能使国有股继续对转型后的企业股份行使有效的控股。当然,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后,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国有投资方控股,有些混合所有制企业不一定要国有股控制,一切应视行业性质和国有企业原来的经营状况而定。
金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企业家升级
在全球化新时代,企业家必须有新思维。从一定意义上说,产业转型升级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企业家的升级。在微观经济层面上,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是在众多企业家的带领下实现的。企业家以什么理念办企业,以什么方式获取利润,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企业家的眼界更决定了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景,如果更多的企业家都注重于获取短期利润,一心想“赚快钱”,那么,产业就难有真正的核心技术积累。
盘和林:以包容性增长克服“技术凌弱”
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可能出现的“技术凌弱”现象,即新技术的优势会加剧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强弱、贫富差距,天平向掌握新技术的国家和人群倾斜。包容性增长核心是“机会平等的增长”。从国内看,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双创”,不仅有力支援了“稳就业”“稳增长”,还拓宽了社会纵向流动渠道。从国际看,全球化的“包容性增长”主张,是克服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凌弱”等弊病的一剂良药,“双赢多赢”才能让世界秩序更和谐、更美好。
李开复:人工智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
人工智能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甚至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中美两国目前已经汇聚了大量人才、市场份额以及能够调动的数据,美国占据发达国家市场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市场,而中国公司无疑赢得了多数发展中国家市场。
李迅雷:“脱虚”未必“向实”
去杠杆和加杠杆一样,是一把双刃剑:货币政策宽松导致利率下行,利率下行有利于提高投资回报率,也诱发企业和居民加杠杆,杠杆率上升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就有去杠杆-货币收紧-利率上行-投资增速回落-经济下行的过程。由此可见,金融去杠杆与市场利率稳定很难同时实现,即便实现了,也难以保证经济增速不下行,因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增速步入到中速增长阶段,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故要增加“实”的难度很大。
刘瑞生:网络新世代应成为中国形象“巧”传播的核心群体
在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中,青少年更少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是最值得重视的群体。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产品成长起来的网络“新世代”应成为中国形象“巧”传播的核心群体,重点培养国外青少年群体对中国的好感。从现实看,这样做成本低、见效快;从长远看,新一代青少年一旦成长起来,他们头脑中模糊的今日中国印象,就是未来理性清晰的中国形象。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