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科学家颜宁将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终身讲席教授一事,备受关注。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颜宁辞国的确让人遗憾,但这与负气出走无关,更与背叛祖国无关。颜宁赴美,并不等于切断与祖国联系,更不会与清华一刀两断。相反,她完全可以兼顾清华与普林斯顿,分享双边优势。同时,换一个环境自我审视也有助于科研能力提升,这一点颜宁说得很清楚: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
世界是平的,也是通的,无论外籍人才在中国上岗,还是中国人才落户外国,都极其正常。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诚哉斯言!对人才去留,应该持开放心态,人才想走,别强作挽留;人才想来,开门欢迎。
有人说,当今国与国、经济体与经济体的竞争,正在出现“终端产品竞争→产业化能力竞争→研发实力竞争→科技人才竞争”的新趋势。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这就需要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我国已把科教兴国当成基本国策,最大程度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发挥人才潜能是当务之急。美国之所以强大,不正因为聚天下人才而为我所用?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毋庸讳言,现实中确有一些人才负气出国,还有一些留学人员担心国内从业小环境复杂而不敢回来。如此种种,都提出了一个不过时的严峻命题:如何吸引留学人员回国,乃至吸引更多的外籍精英在中国扎根发芽?在改善就业环境的同时,更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在优厚待遇上下功夫。
中办国办去年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换言之,使科学家成为高收入群体。其实,无论科技人才还是其他方面人才,他们有才智、有贡献,也有炽烈情怀和报国热枕,获得高回报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尚贤者,政之本也。”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在这种背景中,也许颜宁们就不会走了,哪怕走了还会回来。还一种可能是,走了一个“颜宁”,回来更多“颜宁”。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职评论员)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