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法治德治两轮驱动,推动网上网下贯通融合,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实施,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凝心聚力、成风化人的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海门新实践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凝心聚力,厚植网络文明沃土
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增强网络文明建设保障力。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网信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将网络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谋划推进。着力构建区、镇、村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在11个镇(街道)设立“网信工作中心”,在286个村(社区)设立“网信工作服务站”,并配备598名专(兼)职人员承担辖区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不断完善制度规划,增强网络文明建设执行力。将网络文明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制定出台《南通市海门区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网络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职责内容、评价指标等,从标准规范、责任链条、工作质效三个维度强化制度刚性,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推动网络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网络文明建设向心力。成立海门区互联网行业联合党委,通过“东洲e心”党建品牌带动引领互联网行业同频共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网络文明。孵化海门区网络文明志愿者联盟,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公约,监督网络不良行为,传递网络正能量。定期开展“海门好网民”“网络达人”“网络传播精品”等沙龙活动,通过展示成果、表彰先进,增强广大网民在弘扬网络文明、参与网络治理、繁荣网络文化等方面的行动自觉。
德法相济,培育网络文明基因
深化网络普法活动,提升网络法治素养。全面落实《网信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工作要求,打造“法润江海·净网东洲”网络普法品牌,抓住“一老一少”重点群体,整合“公检法司”普法资源,组建20人“海清清”志愿服务队,开展“七进”宣讲活动,惠及群众10万余人。培育6所网络普法特色学校,打造5个网络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制作一批网络法治科普作品,推动网络普法走进千家万户,营造网络社会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拓展网络道德建设,提升网络文明素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道德建设,宣传推广正面典型,让海门好人好事在网上形成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举办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营造良好的网络市场信用环境。拓展网络公益力量,组织开展“网络微心愿”“清凉一杯水”“阳光下的榉树”等网络公益活动数十场,坚守和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氛围。
实施信息赋能培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加快推进“一网统管”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政府运行、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水平。以“叠石桥家纺城”“海门科技馆”“老年大学”等平台为载体,开设“电商直播”“智能应用”“防范电诈”等课程,帮助群众了解网络新发展、体验数字新科技,提升数字应用技能和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消除“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红利”,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增进。
利剑出鞘,清朗网络空间
聚焦惩防并举,加强网络生态治理。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清朗”“净网”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畅通公众监督举报途径,维护网上信息内容传播良好秩序。深化网信、公安“1+1+X”网络执法联合联动体系,依法从严从快查处各类网络违法和不文明行为,实现以打促管、以打促治、以打促防,维护网络家园更加清朗安全。
聚焦综合治理,提升舆情工作质效。高标准建成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构建“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的工作体系,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把群众反映的“金点子”变成社会治理的“金钥匙”,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完善舆情治理“一链六环”模式,做好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源头处置、舆论引导、信息调控、跟踪复盘等六个环节工作,构建“统一领导、联动反应、协同处置”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聚焦长治久安,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传达并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明确红线、底线,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引导党员干部旗帜鲜明批驳网上错误观点,坚决抵御网上渗透破坏。出台《网络安全统筹协同工作制度》,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成集风险情报分析、系统运行监测、事件应急响应于一体的安全监管平台,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全力维护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春风送暖,竞放网络文明之花
把握政治方向,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打造“1+2+N”新媒体理论传播矩阵,开设“学习思想”“平‘语’近人”等专题专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网上宣传。组建“东洲e评”工作室,推出个性化、可视化、互动化的图文、音视频、H5等理论传播精品1000余个,持续擦亮“东洲思享”“红燕送理”等网上理论宣讲品牌,让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充盈网络、直抵人心。
围绕中心大局,让网络主题宣传有声有色。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开展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围绕“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民生福祉”等主题,通过“新春走基层”“一呼百应·e网同心”“寻美海门”等活动,每季度组织网络媒体记者、网络达人、网民代表深入全区各行各业进行采风报道,以“网”为笔展现海门发展新成就、生活新变化、城市新面貌,为中国式现代化海门新实践增动力、添活力、聚合力。
贴近百姓生活,让网络文化传播出圈出彩。打造“海上清云”网络文化品牌,以“网络文明四季行”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网络中国节”“网友节”“随手拍”等文化活动,提升网络文化惠民水平。统筹做好正能量账号孵化和优质内容供给,创作推出《巡城记》《江海一家人》《小罗看海门》等30余个彰显海门文化魅力、城市活力、发展潜力的优秀短视频作品,用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领风尚,引导广大网民共绘网络文明美好画卷。
(作者单位: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网信办)
责任编辑: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