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作为这个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理论宣讲在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宜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积极探索新时代理论宣讲新路径新模式,持续擦亮“理润陶都”宣讲品牌,通过建强队伍、筑牢阵地、丰富形式,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焦“建强队伍”,让理论宣讲“有底气”
队伍强不强,直接决定理论宣讲的质效。宜兴市始终坚持宣讲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主动回应理论宣讲中的群众需求,着力打造层次丰富、广泛覆盖,专兼结合的宣讲队伍,推动基层理论宣讲从“单向输出”向干群联动、全民参与的“互动宣讲”转变。
整合全域宣讲队资源,打造立体化宣讲格局。坚持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统筹18支基层特色宣讲队伍和35支市级机关部门宣讲团队,每年及时更新宣讲课程库,通过“点单+派单”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文化文艺、农技知识、健康卫生等宣传普及,实现宣讲人才动态管理和城乡宣讲资源的高效对接。近年来,培养了320余名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宣讲志愿者,组织惠民宣讲活动1万余场,惠及干群近220万人次。
深化骨干宣讲员培养,锻造专业化宣讲队伍。通过“以赛促学+以理筑基+以老带新”全链条培养体系,构建“名师、能手、新秀”三级梯队。以“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为抓手层层选拔宣讲人才,联合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5年举办理论宣讲骨干特训营,全面提升210余名宣讲员的理论素养和宣讲技巧。定期开展宣讲团成员备课会,按照“名师指导、能手结对、板块(部门)参与”模式,就不同宣讲主题开展针对性备课,锻造优质宣讲稿件。
推进校地间协同联动,构建精准化指导机制。与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推出“田野上的党史课”“田间地头讲党课 村支书记话振兴”“名嘴沙龙”等宣讲品牌,把高校思政课从校园搬到红色场馆、乡间田野,组织高校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乡村企业,开展“调研式+体验式+访谈式”的立体化沉浸式学习活动,不断扩展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其中,“田野上的党史课”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奖和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金奖。深化与在无锡高校的合作共建,开展“理润陶都”新思想宣讲团进高校活动,130余位“百姓名嘴”走进校园说理论、讲故事、话发展,既扩大了“理润陶都”新思想宣讲品牌的影响力,又通过授牌基层实践教学点及就业基地、聘请校外实践导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校地供需精准对接,形成校地互利发展的共赢局面。
聚焦“筑牢阵地”,让理论传播“有根基”
阵地是理论宣讲的重要载体空间,既需要在数量上“广覆盖”,又要在质量上“高标准”。宜兴市充分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抓好“两中心一平台”阵地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线上线下理论宣讲阵地,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
筑牢基层宣讲阵地。实施理论宣讲示范点建设“繁星计划”,有效整合道德讲堂、农家书屋、书院、茶舍等群众身边的阵地,开展个别指导、常态送课、重点服务,打造了宜城街道“晓Li讲堂”、湖㳇镇“理沁深氧”、徐舍镇“明理入舍”、和桥镇“凉亭讲习社”等一批特色理论宣讲阵地及品牌,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的理论宣讲矩阵。
打造实境教学课堂。联合宜兴市委党校,重点开发彰显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现场教学点20多个,串点成线打造了红色教育、历史文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两山理念”等五条现场教学精品路线。以宜兴市委党校为主体,组建课程开发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宣讲课程,通过现场宣讲、实地调研、分组讨论、撰写报告等形式,引导党员群众将日常工作、生活感想与理论学习相融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走心。
拓宽数字传播矩阵。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创新打造线上理论宣讲品牌。一方面,陆续推出“理论电波”“新思想直播间”“红口哨直播宣讲”等理论融媒体产品,构建立体化的理论传播体系,其中“新思想直播间”采取“演播室领导专家深度访谈+线下青年体验官沉浸外拍”互动模式,结合时事热点,以不同角度探析宜兴发展密码,入选中宣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另一方面,制作“青年主播说”“E起学理论 金句我来讲”“新思想 百姓讲”系列理论微视频,用青年视角、百姓话语解读党的创新理论,推动理论知识的通俗化、大众化。
聚焦“创新形式”,让思想传递“有活力”
优质的内容需要借助与之相契合的形式进行传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入脑入心的效果。近年来,宜兴市不断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宣讲载体,结合实际开展面向基层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新、讲活、讲透,让群众听得懂、喜欢听。
文艺赋能,理论宣讲显温度。探索将“小热昏”、锡剧、鱼鼓说唱、快板、相声等民俗文化表演形式融入理论宣讲活动。近两年,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故事、非遗、移风易俗、反诈等宣传内容,创作出《火红的歌谣》《321开播》《乡村劳模熊宝星》等40余个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宣讲作品,并结合文艺宣讲巡回演出、宣讲快闪、音乐党课、文化区域互动等活动,深入基层开展宣讲近100场,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议事搭台,理论宣讲有热度。创新打造“东坡夜读”“东郊夜谈”“晓Li夜话”3个宣讲品牌,以“宣讲+议事+阅读”为主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网格员、基层群众代表积极参与,围绕物业管理、旧小区改造、好人评选、文明城市建设等群众关注、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集思广益、共谋办法、推动解决,逐步探索出一条联系群众、优化决策、化解矛盾、改进工作的群众工作新途径,真正将惠民宣讲和为民办事落到实处。
以书为媒,理论宣讲见深度。积极吸纳村(社区)书记、劳动模范、身边好人、好书推荐官、青年选调生等,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共享阅读空间、青年学习社等阵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用典》等理论读物开展“阅读分享+理论宣讲”活动,使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更添“书香气”。
(作者单位:中共宜兴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