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讲道理 用情感讲信仰

——品评《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
发布时间:2025-09-0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侯 勇    

  《共产党宣言》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是18482月公开发表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以其彻底的理论逻辑、富有激情的文字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教授创作的《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创新性地采用原文+解读双文本对照模式,在解读《共产党宣言》上进行新的尝试,打破了理论传播的高冷。徐川教授是思政工作领域的创新引领者、思政工作体系的实践探索者,也是教育情怀的担当践行者。他的新著《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彰显其用故事讲道理、用学术讲政治、用情感讲信仰的独特话语风格和学养品质,是一部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

  把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思想性本质

  《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基本定位就是,通过逐字逐句剖析文本,确保阐释的权威性、准确性。只有原原本本学、原汁原味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弄通蕴含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了然于胸、运用自如。作者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不断消化、深化和转化。作者注重登高望远,回望来时路、比较同行路、眺望前行路,身体力行学好《共产党宣言》这门至关重要的必修课,并主动申请开设《共产党宣言》导读课,针对青年群体工作和学习中面临的迷茫、困惑以及社会上躺平”“摆烂等亚文化心态,进行言传身教和解疑释惑,既做到对文本熟稔于心不跑偏,又字斟句酌捻断数茎须,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重温经典中的思想精髓与理论内核,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

  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时代性表达

  《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一书,立足时代之基、洞察时代风云之变、回答时代之问,用青年群体熟悉的网络热词、鲜活案例和幽默叙事,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转化为年轻人听得懂、愿意听的时代话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时代韵味、真理甜味和自警自省的辣味。正如作者所言:依然有不少人说不清楚什么是共产主义以及为什么要信仰共产主义,说不清楚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的关系,不能用马克思主义来联系生活、解释现实和展望未来在动笔之前大致集齐了几乎所有跟《共产党宣言》解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这是一本致力于读者能听、能看、能懂、能用的书,作者力求文风朴实、文字干净,做到逻辑清晰、概念准确,又凝练精当、观点权威,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系统全面解释转译;同时,力求忠实原文原著,原汁原味呈现内容要义,又力争语言生动、逻辑精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

  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大众化要求

  理论武装要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要紧密联系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对象特点;要深入而不晦涩,浅出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媚俗;要讲求政治高度、思想深度、理论厚度,展现知识广度和情怀温度。《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正是这样一本书,该书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众化的要求,具有满满的正能量。该书通过八个标签,凝视马克思的八张面孔,围绕为什么要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现在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如何评价马克思等问题进行互动与阐述,切中青年思想困惑,激励青年担当作为。该书将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深刻的内涵生动化,转化为年轻人听得懂、愿意听的时代话语,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形式起来。

   

  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学术性内蕴

  《共产党宣言》就像一座思想的富矿,内容极其丰富、深刻。《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一书运用学术讲政治,以理论为王、内容为王,说理透彻,讲清背后的道理事理哲理。例如,该书阐述转译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基础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无产阶级要实现两个决裂,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达成。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推翻落后的生产关系,建立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的生产关系,从而解放社会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并使广大劳动人民共享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该书强调要认真研读并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等,同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象,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让青年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做到心中有谱,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一书,以故事打破理论隔阂、以真实感知信仰温度、以共鸣回应时代困惑,既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思辨,又有形象生动的诗意表达,贴近实际生活和青年心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沁润心田。

  做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生活化传播

  大多时候理论武装有理说不开,往往是在于没有引起情感共鸣。《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一书打破理论传播的高冷壁垒,通过问题式导入,依据现实的问题意识和个人的学习体验,借机会跟大家说说心里话,抓住人的情感共通处、情绪契合点、情境共振时、情怀共鸣处,将心比心、触类旁通。全书采用说说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经历和学习的感悟的方式,就是通过话语叙事、情感叙事来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互。数字化时代已来,面对数字新青年网络原住民等教育对象的变化,适应智能社会话语传播的圈群、传播特点,《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一书面向问题、面向社会、面向人民进行破圈传播,注重内容与形式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经典,文风清新、语言亲和,不但让青年人读出兴趣、读出思想、读出信念,更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起来。

  (作者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南大学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