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注重”引领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5-07-08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葛大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乃至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方面的重要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伟业同亿万家庭幸福安康的内在联系,深刻回答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当代中国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家庭、开展什么样的家教、形成什么样的家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引领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确立了方法论指导。

  “三个注重”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在21世纪的丰富拓展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认为,家庭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其形式和功能随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变化。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相较于更多受经济影响所支配的资产阶级家庭观,无产阶级家庭观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立足于当代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千万家庭都寄望幸福美满的具体实际,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论述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家庭问题,且对家庭与社会、家庭与国家、家庭与教育的辩证关系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

  三个注重所蕴含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家庭观鲜明有别于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基础上的所谓普世价值家庭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自己路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的又一次具体呈现,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在21世纪中国的丰富和发展,闪耀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独特时代魅力。面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顽症痼疾,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倡导的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奉公守法、不坠家风等家教观念,对于赓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优良传统,筑牢党员干部不想腐思想堤坝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倡导的尊老爱幼、男女平等、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等家庭观念,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人类解放理论、共产主义道德理论高度契合,与西方资本主义家庭观所奉行的个人至上”“神道主义形成鲜明对照,在风险防范、灾害救助、完善社会治理、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等方面彰显出巨大政治优势和文化价值。

  “三个注重”是“两个结合”在人伦日用领域的生动演绎

  道在人伦日用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三个注重所明确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家庭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厚植中国人民人伦日用的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集中体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国独特的家国文化传统、家国历史命运和家国内部结构,构成了中国家庭与中国社会独特的生成和作用逻辑,是中国之所以能够维系大一统政治格局和凝聚社会广泛共识的重要内聚力。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抓手,通过一种自然法”“习惯法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洒扫应对、人伦日用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渗透给家庭成员,相较于灌输和宣教更能体现人的主体精神和意识自觉,产生日用心不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近年来,《哪吒》《流浪地球》《第二十条》等饱含家庭温情的影片获得票房与口碑双丰收,李子柒”“阿木爷爷”“滇西小哥等记录中国家庭生活的博主成为网红,讲美食背后故事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更是将中国人的家庭礼仪、文化观念、生活习惯娓娓道来,引发中外观众广泛的情感共鸣……以上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范例,生动诠释了两个结合促进家庭梦融入民族梦,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强大生命力,为更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个注重”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治理领域的独特认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凸显了三个注重对于完善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独特价值。

  三个注重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科学认识和历史凝思,也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总体性进程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逻辑。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社会应力构造、费效比例控制、治理成本计算等方面的难度系数远超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认识经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在控制人口规模、提升人口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必须加以总体性克服,实现亿万家庭一个也不能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需要每个家庭既要实现物质生活富足,也要实现精神生活富有,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可以有效消解现代病带来的文化焦虑与情感疏离,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每个家庭都树立生态环保、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采取节能降耗、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同建设好美丽家园、美丽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需要向世界讲好中国家庭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家庭的声音,阐释好中国家庭的道德,充分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人民团结友爱、坚持和平发展、对外开放亲和的大国形象。

  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对于习惯了家族成员守望相助、家庭之间与邻为善、家国之间休戚与共的中国人民而言,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文化传统已成为中国善治经验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隐藏着中国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壮丽征程中持续引领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迈上新的高峰。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中华家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