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筑“大城”的常州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08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沈玉俊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千家万户的家事,更是关乎民族未来、社会稳定的国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近年来,常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实施万亿之上 家庭赋能工程,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注重家庭建设,厚植文明沃土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以家庭和美引领行动为抓手,推动家庭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强化思想铸魂,紧扣新时代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以小切口讲透大道理。贴近家庭生活场景。组建百姓名嘴宣讲队伍,聚焦家国情怀、家庭追求等核心要义,采用理论阐释+生活案例宣讲模式,将国之大者巧妙融入柴米油盐,使群众更易理解和接受。回应家庭现实关切运用全国首个理论宣讲数据感知平台江南燕,精准捕捉教育内卷”“婚恋焦虑等家庭热点,在宣讲中设置你问我答”“案例辩论等互动环节,变单向灌输为双向对话,让理论宣讲更具实效。家庭题材融入文艺深化家庭建设与文艺创作融合,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如方言喜剧《时来转》,以育儿为切入点,诠释新时代家庭文化,引发受众共鸣。

  强化价值引领,通过树典型、立规范、破陋习,推动文明新风深入人心。立标杆展风采累计选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市级以上典型800余户,成立最美家庭联盟,广泛组织事迹巡讲、故事展播、礼遇表彰等活动,让平凡家庭中的相濡以沫、孝老爱亲等鲜活故事走进公众视野,激励更多家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传礼仪明准则实施百万家庭学礼仪行动,发布《常州市新时代家庭五礼十仪》,从夫妻、亲人、家族、邻里、家国五个维度,构建家庭文明礼仪体系,并在婚姻登记处设置扫码学习渠道,让礼仪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倡新风树正气出台《常州市民文明公约》,宣推主题曲《最美的重逢》,针对天价彩礼等婚俗陋习,利用七夕”“520等重要节点,通过举办集体婚礼等活动,培育简约适度、健康向上的婚育新风尚。

  强化民生保障,聚焦社会治理痛点难点,让关爱服务温暖千家万户。筑权益保障防护盾全省首创将举报家暴和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纳入见义勇为奖励范畴,建立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五项机制,成立全省首支阳光卫士反家暴先锋队,完善司法保护链条,其中1起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建纠纷调解缓冲带将家事纠纷预防化解纳入平安常州建设,全市79个标准化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联动251百姓议事堂”“民生茶社等群众调解组织,将家庭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架精准关爱暖心桥创新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机制,通过政府救助+公益保险+社会救助模式,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关爱服务精准化、专业化。累计关爱困境家庭208户,改造梦想小屋571间、花蕾空间30户。

  注重家庭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教和善支持行动为依托,引导家长把品德教育、人格养成摆在首位,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构建多元阵地,打造“服务圈”。以资源为纽带,让服务随处可见、随时可用、随需可得。阵地在身边。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区两级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社区家长学校100%覆盖,建成85个省级三全家庭教育示范社区、65阳光心灵驿站。常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获评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家庭教育标杆阵地。服务在指尖打造幸福e网上家长学校,整合10大类3000多门课程;上线青果常开心心理云平台,提供在线测评、趣味问答等专业化服务;开设你的心事有我愿意听访谈直播,年均12场,每场吸引5万人次观看。守护在耳畔开通 96111未成年人24小时公益心理热线,全天候响应、全时段守护,及时指导、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年均接听量达1.5万,危急事件干预成功率100%

  创新品牌活动,擦亮“金名片”。创建家家爱·爱家家家庭教育总品牌,打造特色鲜明、覆盖广泛的活动矩阵。传递科学育儿理念联动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集中输出干货、金句;科学家教进万家品牌持续15年,开发课程360门,巡讲5000余场;龙城父母大讲堂邀请李玫瑾等专家授课,单场直播观看量突破30万。提升育人实践能力优化老品牌青果·父母学堂,研发个性化教育方案,以角色扮演、家庭沙盘等方法,开展教练式培训,每年2期共80场,覆盖所有学段,家长行为改善率达91%。筑牢法治保障防线创设YOU说法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在法院设立10幸福港湾指导站,按一月一主题制作普法短视频,借助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等法律手段,帮助356名监护失职父母改变教育方式。

  整合优质资源,构建“教联体”。积极响应国家教联体工作要求,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要素深度融合。部门联动强化统筹支撑深入推进全国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成立长三角首个市级家庭教育研究院,建立集政策研究、实践指导等一体化数据库;搭建享去校外活动一站式信息平台,贯通家校需求与社会资源供给。家校携手打造示范样板市、区、校三级家长学校建成率达100%,推行教师大家访制度,常态化开展家校沟通;组建校长联盟”“社区书记联盟,建立10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社会引导拓展协同空间常有爱益万家公益创投计划为牵引,持续开展14年,年均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广泛吸纳道德模范、劳模工匠等社会力量参与,培育公益5”“行走的思政课等品牌项目250余个。

  注重家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

  正家,而天下定矣。实施家风和煦传承行动,从文化传承、实践体验、廉政建设三方面发力,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讲好家风故事,传承文化基因。看得见、摸得着、传得开为路径,激活家风故事生命力。用活本土资源梳理苏东坡清廉自守常州三杰红色家风、庄氏耕读传家等家风脉络,构建历史名人+红色英烈+当代典范三大谱系;融合梳篦、乱针绣等非遗技艺,打造忠孝竹节梳等文创产品,让家风可触可感。讲活身边故事线下依托道德讲堂,开展家风家训主题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让故事更具感染力与代入感;线上开设最美家风润龙城专栏,展播短视频,让家风故事跃然屏上。激活传承动能实施家风润童心德育工程,建设校园家风馆,以开学第一课”“晒晒我家幸福照”“好家风好家训征集等校园活动为载体,小手拉大手,形成学校带动家庭、家庭辐射社会的良性循环。

  创新家风体验,增强实践浸润。立足可感、可触、可参与,让好家风从概念传承转化为亲身实践。打造沉浸式体验阵地打造青果巷文化示范街区,串联22个省级家教家风实践基地,运用光影特效、环绕音效及VR技术,重视名人故居生活场景与家风故事现场,穿越时空感悟家风底蕴。开发场景化研学路线推出红黄蓝绿四色亲子家风研学路线,配套设计主题课程与实践项目;创新打造家风打卡地图,通过扫码解锁点位任务,引导亲子家庭完成共读家训、拍摄家风合影等互动环节,将家风传承融入行走的实践课堂。开展互动式亲子活动在传统节假日,开设家风集市”“家风手工作坊等,设置亲子游戏、知识问答、非遗制作等互动摊位,将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好家风理念融入趣味游戏中。

  深化家风助廉,涵养政治生态。将家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廉洁基因融入家庭细胞。突出政治引领对党忠诚作为家风建设首要准则,与党性教育同部署、同推进,纳入市委巡察、监督检查、谈心谈话必查内容,常态化开展廉内助家访、家属进机关等活动,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聚焦关键少数定制领导干部家庭廉系卡,开展五个100系列行动:征集百封红色家书、举办百场家风讲堂、推广百条清廉家训、梳理百个学习阵地、宣展百个家庭故事,引导领导干部带头立家规、正家风。强化警示警醒依托典型案例拍摄《家声》《家风失守的代价》等警示教育片,组织观看1200余场,实现党员干部家庭全覆盖;在重要节日节点,定向发送廉洁家书,以温情寄语传递纪律要求。

  注重协同推进,构建保障体系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协同、久久为功。常州聚焦规划、政策、法治三大维度,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以规划明方向。将家庭家教家风事业融入全市工作大局,出台《常州市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20232025年)》,明确12项重点任务、20项量化指标;出台《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32035年)》,统筹推进儿童教育、健康等8大领域建设,布局15分钟儿童生活圈等30个重点项目。

  以政策强支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常州市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和儿童优先评估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明确21个部门职责边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连续三年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民生实事,依托市慈善总会设立妇女儿童关爱基金,实现政策推动与资金保障双轮驱动。

  以法治固根基。在立法层面实现突破,推动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地方性法规、全国首部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命名的地方性法规落地实施,填补全国同类家庭领域立法空白。在执法层面强化督责,全面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推动一法一条例全面贯彻和实施。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责任编辑: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