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宣讲内涵 激扬理论新声

发布时间:2025-07-08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张子庆 刘 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基层理论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是凝聚民心民意、服务群众百姓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宿迁市洋河新区(洋河镇)以宿迁市向阳花基层理论武装工程为统领,着力构建更为贴近群众、贴近一线的宣讲模式,通过深化宣讲内涵、赋能守正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历史名镇落地生根。

  全链条建强宣讲队伍

  立足实际,持续整合宣讲资源,着力打造立体多元的宣讲队伍体系。“两级联动”精挑优选。持续强化内生力量,着力优化调整酒镇新声宣讲团1+8矩阵架构,立足新区特色组建名校优生”“银发新声”“酒镇戎耀8支基层特色宣讲队,按照一线直荐、两级联动、多方共举原则,在基层广泛遴选一批退休干部、老教师、在校大学生、退役军人,持续丰富人员身份来源。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各部门各单位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骨干力量,组建党工委宣讲团,形成了涵盖领导干部、业务能手等众多群体在内的大宣讲格局。“一线实战”强基优练。进一步发挥好各类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结合年度重大主题宣传组织百姓名嘴走出去,前往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研学,实地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注重一线练兵,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分队伍分类型排订定制式巡回宣讲计划,提升队员实战能力;指导银发新声宣讲队深入一线挖掘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开展素材采风,在基层一线寻找大理论家乡事的结合点;引导宣讲队伍参与5有约便民服务日活动、百名讲师进所站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宣讲队员的地气。组织宣讲员参与市、区两级百姓名嘴风采展示大赛、红色故事宣讲比赛,在互学共赛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理论宣讲技能。“借力引才”增智优辅。建立学、研、讲、赛、采为一体的全链条培育模式,立足队伍实际情况,事先征集队员学习需求,因人施策制订培养计划。近年来,全区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题开设宣讲骨干培训班,发放理论辅导书籍,充分满足宣传员学习需求。统筹用好区外优质宣讲资源,常态邀请宿迁市向阳花宣讲团成员走进新区开展宣讲,以优质资源增强宣讲示范性、带动性。打造理论名师工作室,实行名师挂钩办公机制,从面上指导把关全区宣讲工作;与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宣讲实践基地、共育理论骨干队伍,在宣讲稿件审核、理论视频提升等方面开展全方位高质量合作。

  全场景搭建宣讲阵地

  持续拓展宣讲载体,着力盘活老场所、整修新阵地,打造群众家前屋后、指尖手边的宣讲阵地。建强“一个主阵地”。持续盘活用好机关单位、村居(社区)道德讲堂,突出内涵提升、功能齐全,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图书角,安装配备强国TV,定期举办读书会,营造浓厚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氛围。指导各讲堂围绕党史、习近平文化思想、家风家训、革命故事等主题排定月度宣讲计划,确保月月有课程、堂堂不一样借力“文明实践站”。统筹用好各类资源,指导全区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各部门、各宣讲队建立联系机制,开展理论宣讲结对共建活动。深入开展百名讲师进所站行动,立足不同实践站特色,引导百姓名嘴、名医、理论名师、名校优生、科技志愿者等群体进所站、上讲台,开展政策解读、法律知识科普等分众化、对象化宣讲活动。做优“村头微舞台”。持续延伸场地触角,聚焦解决以往阵地千篇一律导致观众沉浸度、融入度不够的问题,按照一地一品、处处不同的原则,打造理论学习教育基层联系点,依托地域特色推出乡情馆”“六里国防微展馆”“葡萄藤下”“红漫书屋”“荷香戏楼”“学习加油站”“茶棚驿站等特色宣讲微舞台。发挥酒镇星火宣讲队熟悉村情村事的优势,组织开展依托微舞台的讲党课、话发展活动。搭建“指尖云课堂”。持续发力线上阵地建设,实施云端说理工程。架设云仓集理理论直播间,开展直播活动,向流动党员讲述家乡变化、就业政策等,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学;持续推进名嘴上云,开设文化洋河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开设酒镇说酒”“红色印记”“村居记忆等板块。探索1+N宣讲模式,拍摄推出《一条酒家路 半部洋河史》《改革出题目 融合做文章》《党建红引领酒都蓝》等新思想 一起讲系列理论阐释短视频,拍摄文明新风系列短视频,推动优质理论跃然指尖。着力推进酒镇听音·空中课堂建设,科学制定播放计划,结合有声扫码读书墙、红色收音机等传播媒介,切实增强理论传播实效。持续开展红色收音机送学上门活动,为行动不便老党员发放收音机,定期更新内容,满足老党员足不出户学习需求。

  全维度援引实例宣讲

  聚焦,围绕讲群众所想、答群众所惑目标,着力凸显理论性、针对性、实用性。聚焦“深度”讲“大事”。聚焦讲深讲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召开集中宣讲备课会,共同聚焦讲什么、怎么讲打磨讲稿内容,分不同领域形成特色宣讲稿多篇。深入开展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主题宣讲,以中国式现代化洋河新实践为主题举办宣讲比赛,召开讲稿围读会,组织百姓名嘴、理论骨干共同参与,在思想碰撞中持续增强内容生动性和形式多样化。聚焦“温度”讲“家事”。坚持践行文化思想、传承古镇文脉原则,将村情村史作为理论宣讲的重点,持续向下挖掘内容,用身边事吸引身边人。围绕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本地村居文化历史目标,构建村居一线反馈+史志辅助佐证+部门审核把关的工作模式,依托区文化研究会研究成果,组织银发新声宣讲队深入全区村居(社区)开展文传薪火 理润民心主题宣讲村村行活动,从村居历史、革命文化、发展变迁等维度切入,以《钟灵毓秀夏家洼》《千年沧桑话崔镇》《宗墩遗址,风华邱夏》《牌坊传奇,人文大沟》等为题开展宣讲,实现村居社区全覆盖,既讲天下事,又说身边情,切实让群众听得懂理论、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聚焦“热度”讲“趣事”。变传统讲授教学为文艺赋能,用特色文化活动将创新理论与广大群众心连心。制作编排三句半《献礼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音乐快板《恢弘二十大 实践新洋河》、情景剧《身边的英雄》、淮海戏《古镇星火》、情景剧《直播电商出乡村振兴加速度》等一批本土原创作品。2024年,开展区级文艺送进基层活动40余场,惠及群众1万余人。

  (作者单位:宿迁市洋河新区党工委组织宣传统战部)

  责任编辑: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