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三大作风”

发布时间:2025-07-08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曹恩齐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培育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抗日战争时期,苏北抗日根据地作为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枢纽,在其开辟、巩固和发展的历程中,留存了许多体现三大作风的印记。回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三大作风,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现实启示。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人力、财力、物力,加上马克思主义就等于胜利”

  194156日,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在江苏盐城主持召开华中局扩大会议。会上,他分析了华中地区敌友我三方形势并指出:人力、财力、物力,加上马克思主义就等于胜利。为了使党的干部更好地适应抗日斗争的形势,中共中央华中局于19415月在江苏盐城创办了华中局党校,由刘少奇兼任校长。他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当时,华中局党校的教员孙治方(化名宋亮)在编写《马列主义原理》教科书过程中,写到方法与理论一章时,对于有些同志存在经验主义和轻视理论学习的倾向感到困惑,便向刘少奇写了一封请示信。刘少奇在《答宋亮同志》的回信中指出:这两种意见都是错误的。一种是过分强调实践,轻视理论的重要性,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另一种是过分强调理论,轻视实践的重要性,轻视实践对理论的基源性与优越性。他们都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解决与正确联系。这一论述深刻阐释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1941515日至19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在复杂情况下,根据形势变化来确定具体的工作方针。为了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他写作了《人的阶级性》《论党内斗争》《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等文章并在华中局党校作报告。其中《论党内斗争》的演讲稿于194210月在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发表,毛泽东对此文高度评价,称其理论地又实际地解决了关于党内斗争这个重大问题,为每个同志所必读。这篇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风的重要文献被列为延安整风中必读文件之一。

  识别共产党和新四军的“黄金标准”:密切联系群众

  苏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初期,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领导人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认为群众工作是建立并巩固根据地的重要基础。1941年,中共中央华中局发出《关于组织根据地内人民大多数的决定》,在华中局与刘少奇的指导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群众工作最初是以农运队的形式开展,党组织通过选派党员干部分别走访农民、士绅等不同群体,了解情况,说明政策,激发各界抗日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救会、儿童团、自卫队等先进的群众组织。为了争取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时任新四军代理军长的陈毅积极动员各界群众参政,团结根据地各阶层人士参与政权组织,得到了包括地主士绅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在苏北抗日根据地领导开展了拥政爱民运动,倡导部队更自觉地帮助驻地老百姓生产、治病、办冬学,为房东挑水、扫地、干零活。在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过程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深深地体会到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显著标识。有一次,一支来历不明的便衣武装开进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十八团(今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的董家墩子,他们自称是新四军主力部队,要老百姓给当地区委领导送信,声称要与区委书记面谈工作,区委领导收到信件后难以判断不明武装的真实身份,正当考虑是否前往应对时,一位白眉长须的老人气喘吁吁地赶来,反映他们庄上的部队不是新四军。原来,这支武装是为虎作伥的伪政权军队,他们冒充新四军前来破坏根据地政权,尽管他们唱着新四军的歌,穿着破旧,但当地群众与他们一接触就发现了端倪。这支部队进入老百姓家以后,不帮助老百姓抬水、扫地,也不开会、上课,临近中午,他们甚至捉老百姓的鸡,翻农户家的橱柜找东西吃,没有一点共产党和新四军的好样子。群众立马得出结论,这伙人不是共产党和新四军!立即派一位老者以办慰劳品的名义向当地区委送去了真信。而后,经过区委周密地计划,当地游击队顺利击溃了这伙假新四军。事实证明,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好样子、好作风,是根据地群众识别共产党和新四军的黄金标准

  批评和自我批评:“你们不要怕,只管放心批评”

  194162日,在盐城县第二届参议会上,刘少奇发表了《我们在敌后干些什么》的重要演讲,他指出:如果我们犯了错误,或者你们认为我们犯了错误,那就请你们,请人民不客气地批评,即使批评得不对,批评的方式与态度有某些不好,也不要紧,只要你们是为了要把事情弄好,而不是为了故意要把事情弄坏,故意的造谣诬蔑我们。所以你们不要怕,只管放心批评。新四军吃了穿了人民的,就是人民养育的,就是人民的军队,人民完全有权利批评它,教育它,指导它,要求它去为人民的福利而战斗。刘少奇所表明的共产党人光明磊落、坚持真理的政治态度,赢得了苏北人民的拥护。

  1942年夏秋两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其间一些地方出现了过火的行动,引起了地主士绅的恐慌。为此,陈毅、黄克诚、宋乃德等人组织召开了盐阜区各界人士座谈会,会上各界人士畅所欲言,地主士绅的代表表示拥护减租减息的政策,同时对一些过火的行动提出了诚恳的批评;工救会、妇救会的代表对一些地主士绅搞假减租等不当行为提出了批评,并表示要纠正过火行为。座谈会上民主气氛浓厚,陈毅最后代表党政军三方面作总结讲话,他表示诚恳地接受士绅及工农代表的批评,高度肯定了互相批评、自我批评中体现的民主精神。这次座谈会实实在在地促进了群众运动健康发展。19438月至19444月,是苏北抗日根据地整风运动的重点开展阶段,这一阶段根据地内党员干部在学习整风文件的基础上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黄克诚在新四军第三师整风会议中讲道:要纠正错误必须先找出错误,要找出错误,一方面靠党和全体同志的揭发帮助,最主要还要靠自我反省、自我检讨。历史证明,有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中国共产党就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取得新胜利。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朱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