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革命的浩大洪流中,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阶级解放紧密相连,众多女性革命者往往不让须眉,在革命年代呈现出别样风姿。雨花英烈中女性烈士众多,其中由地方知识女性成长为新四军女战士的孙晓梅烈士,就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革命者。
“恶深闺”的倔强女子
孙晓梅于1914年“出生于钱塘江南面的一个名龙门的大村落里,那是一个交通不便利、文化不发达、封建思想和旧礼教极浓厚的地方”。在青少年时代,孙晓梅就表现出一位“年及二八,恶深闺,崇自由,自食其力”的少女形象。
随着知识的日渐增长,孙晓梅对传统旧俗给予广大女性的压迫深恶痛绝。在龙门小学任教时,孙晓梅“诲顽童于堂上,习真理于灯下。数载,粗知民主,乃身体力行。抗封建糟粕,拒男尊女卑,争妇女权益”,以致被乡里人责“怪女子”。
1934年,孙晓梅即将其男女平等理念付诸行动。根据龙门孙氏族规,女子不得参加族里祭祀活动。为了争取男女平等,该年孙晓梅在本村发起了冲击旧式族规的斗争,春祭之时,孙晓梅带领七八个受过教育的女同学闯进祀场。面对一些守旧顽固分子的指责,孙晓梅等人沉着冷静,据理力争,并得到了族中几位开明人士的同情,最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此后,孙氏祠堂废除了这个歧视女性的传统族规。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8年5月孙晓梅在日记中说,“我们的敌人,是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我们不应以男女的界限来减轻我们进攻的实力”,“事实在告诉我们,‘机会已将到了’”,“我们要出头,唯有革命,革命!受苦民众起来的革命!”此后,孙晓梅将目光逐步投向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
“地地道道”的新四军女战士
1938年10月,孙晓梅收到在新四军工作的堂弟孙成修的来信,要她动员家乡青年参加新四军。孙晓梅遂说服母亲,带上几个受她影响较深的青年,一起去参加新四军。
当辗转到达泾县并找到新四军时,孙晓梅欣喜地发现“这里,完全是一个正规军队化的集团,所以一切生活,全是纪律化,工作非常忙,整日不会有空的辰光。不过,我们并不觉得苦,只感到生活的紧张和有意义。最使我开心的,是看书的自由,发表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同时,此地的精神,全是劳动化,什么事都由自己来负担”。
孙晓梅还观察到,“此地的组织”有“小同志队”“青年队”“医务队”“服务队”等;这里“大部分的同志,都是由沦陷区域跑出来的热血青年,尤其是上海最多。分子很复杂,有工人、店员、学生、机关职员,有不识字的家庭妇女和子弟,大家都是共同生活,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并且新四军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附近的老百姓,对于新四军的欢迎,真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这就是新四军成功的大原因——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初到泾县的孙晓梅即被安排在新四军教导队第八队,后被分配在军部服务团做民运工作。此时孙晓梅已经从知识女性转变为一副“地地道道的女兵形象”,“她个儿不高,中等身材,皮肤黑里透红,长得结实、健壮。她穿一套灰布军装,军装的颜色洗得已经泛白了,肩头、膝盖也磨得有些发毛,左臂上缝了一块臂章,白底蓝色图文,上面印着几个穿军装、持枪向前冲刺的战士,有“N4A”的外文字”。
1939年初,孙晓梅被分配到军政治部农村经济调查研究组工作,她或阅读经典书籍,或摘抄读书笔记,或撰写心得体会。期间,孙晓梅收集当地军民抗日事迹,写成《繁昌战斗中的妇女们》一文,发表于1940年4月15日浙江绍兴出版的抗日刊物《战旗》上。孙晓梅在该文中描述了繁昌战斗中女性的表现,指出她们“做出了显著的成绩”。1940年初夏,孙晓梅奉命随工作队离开皖南,奔赴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江阴夏港一带做民运工作。同年9月,孙晓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书信中的家国情怀
因离家甚久,母亲来信要孙晓梅离开革命队伍,孙晓梅在回信中说:“我是一个有理智和勇气的青年,我不会被人家利用和愚弄。我有我的人生目标、理想前途,我决不会让自己盲目地陷入黑暗的深渊里去;我有我天赋的顽强心,我不怕任何压力、威胁、非议;我能毅然地打碎封建礼教所束缚我的镣铐。”为了说服母亲,孙晓梅进一步解释:“我们除了为大众谋福利而奋斗外,个人的利益,本来就放在后面的。‘全忠不能全孝’,这是历来的忠臣义士的名言。母亲,请原谅我,不能如你的愿,让我自己去做封建社会下的牺牲品。”由此,之前孙晓梅的倔强性格已经转换为对革命事业的执着。
孙晓梅预料到这封信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会使母亲“看了生气得发昏”,于是她继续阐明自己的立场,“我为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只有牺牲自己的幸福。我相信,只要在全人类得到解放之后,我也一定会被解放的”。在孙晓梅看来,“时代是向前推进的,历史轮子决不会向后退。所以青年人,特别是有理性的青年人,一定会拉住历史轮子一同向前进”,“根据这个定理,我们不能墨守旧法,而让自己掉在时代的后面”。
对于革命事业的前途,孙晓梅提到,“一件事业未成就之先,一定有人反对”,并列举孙中山和秋瑾两位革命家的事例予以说明,她提及同为浙江籍女性的革命家秋瑾时说,“秋瑾在当时,多少人骂她大逆不道,结果在历史上流芳千古”。这尤能凸显孙晓梅敢为人先以及对革命英雄主义的向往。
皖南事变后不久,随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复杂,国际国内革命形势非常险恶,此时孙晓梅任中共镇丹县委妇女部长,在句容宝华山一带从事秘密工作。当姨妈来信质疑革命前景时,孙晓梅在回信中逐一解释并慨然表示,在民族危急时刻,若“国不保,家何能存?在此民族生死关头,望母亲能以国家为主,民族至上,莫以区区儿女情,而埋没子孙前途。梅等虽非岳飞以及其他人可比拟,且亦无岳飞之时机、境遇,然古人之精神,堪为梅等学习,想姨母及母亲亦必同情也”。孙晓梅进一步向姨妈表其心志:“梅等不敏,然不愿做时代之落伍人,虽无能,亦必努力追随历史之轮,如今天生活虽云清苦,愿自勉,决不做民族的罪人。”
正是带着满腔热忱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孙晓梅在多次革命行动中展现出革命女性的坚韧和操守。在抗战最为艰难的岁月里,1943年孙晓梅调任中共长江工委任政治交通员,这年5月在南京龙潭被日本宪兵队逮捕,不久壮烈牺牲。
(作者单位: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责任编辑:朱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