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3-03-0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胡国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对于指导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二十大为中国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当前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大国博弈加剧,叠加世纪疫情侵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充分认识新形势、明确新思路、展现新作为,才能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经过三年疫情防控之后,新型冠状病毒被宣布为乙类乙管,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极大地提振中国经济的信心。全球性的通胀将回落,对经济成本和通胀影响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已跌到低于俄乌开战之前的水平。人民币海外利率将进入稳定时期,这将有效缓解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同时还将大大缓解资本流出的压力。

但全球经济仍处于低增长期,海外经济的增长放缓或衰退,将严重冲击出口订单。欧美供应链重构,不仅会加速资本和制造业的外流,还会影响我们的产业升级。俄乌冲突仍然在冲击我们的能源渠道、出口市场、中亚与东欧投资。

全力推动江苏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必须充分把握当前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坚持以新思路、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开辟江苏发展的新境界。

协同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要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双创升级版。市场是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产业壮大的基础和平台。但目前,中小企业市场主体竞争力下降,要素市场的发展滞后于商品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市场环境建设有待完善。随着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竞争合作出现新的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我们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协同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拓展以县域城镇化为导向的经济增长空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成为区域政策的主导方向。这意味着,县域经济迎来第二次崛起机遇。江苏省辖共19个县。这19个县基本上都集中在苏中苏北。而苏中苏北正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洼地。2022年江苏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亿元,经济增速苏中、苏北地区继续高于苏南地区,不过经济总量方面依旧存在巨大差异。苏中苏北8个设区市GDP只占全省35%左右。新一轮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注重推进县域城镇化与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空间。

加大力度提升居民收入预期。大力营造便利消费的环境条件,培育消费新增长点,要从大力增加居民的社会福祉,提高居民收入预期,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2021年,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98元,低于北京、上海、浙江。与居民收入增长迟缓相对照的是,2022年,全国居民住户存款增加17.8万亿,同比提高92%,这一现象被解读为,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风险偏好下降,消费意愿下降。可见,提振国内消费,要在创新社会福利制度,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上下功夫。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援企稳岗扩岗、降低物流成本、外贸外资稳中提质等,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和安全感。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要加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和高标准的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标准的市场开放和高标准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建设。加快推进江苏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扎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狠抓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江苏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区域协同创新为导向,加快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化,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以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为契机,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让更多县域居民本土就业、自主创业。要发挥好公有制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挥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推动创新的积极作用。加大力度推动财力向民生和基层倾斜,扎实办好1355件民生实事,不断完善兜底保障措施,持续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切实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以区域协同创新为导向,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要在更广大区域进行科技协同创新,凭借高质量一体化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打造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首先,要联合区域大院大所,加强科学基础研究。聚焦半导体、新能源、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等交叉前沿领域,开展高水平研究,推动实现基础性、原创性突破,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源头性创新支持。其次,深化现有园区之间科技协同合作,提高科技合作的质量。在科研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创新载体、机构合作、融资服务建设等方面探索合作,逐步扩展范围,实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科技合作扩展。

稳定市场主体预期,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一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放大江苏创新集聚效应。给改革者、创新者更多包容,对敢为善为者给予鼓励和支持,对成功者给予褒奖和激励,对探索中的挫折给予理解和宽容。二是对标国际商务规则、市场法规标准和通行规制原则,全面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放大外资集聚效应。加快涉外经济技术合作、投资贸易关系和市场对等开放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对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产业技术标准和制度法规准则的适应能力和创新作为。三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强链为总抓手,坚持增量提升和存量优化并举,扎实推动制造业加速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放大江苏产业集聚效应。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