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娴熟运用系统观念的典范

发布时间:2023-03-0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李泽昊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善于从系统观念出发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同志坚持运用系统观念来认识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堪称运用系统观念的典范。

强调全局性谋划,精准谋篇布局

系统观念的核心是全局观,即从全局或整体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全局观点、整体观点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个基本观点。他说,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有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于红军建设中。他强调,军事从来不能同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分割开来孤立地考察。红军除了打仗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及党组织等任务。这让红军从创立之初就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从本质上划清人民军队和一切旧军队的界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把握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不仅系统阐述了我们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而且创造了一整套不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战术。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地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军委指挥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不是分散的、孤立的、各自进行的三个战役,而是有着通盘筹划,一环紧扣一环,相互照应、一气贯注的完整部署。

强调前瞻性思考,把准发展大势

只有全局在胸,才能具有前瞻性或预见性,对刚刚露头的倾向具有敏锐的识别力。毛泽东同志说: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结束后,国内外局势中仍有许多很不明朗的地方,还存在不少容易使人感到迷惑的因素。毛泽东同志经过敏锐而审慎的观察和思考,在辽沈战役结束仅仅十几天后便不失时机地作出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判断,即中国的军事形势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要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全党以这个系统性的判断为依据,将建立新中国以及新中国的经济构成、政治纲领等这些重大问题提到现实议事日程上来,以新的姿态、新的部署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论述系统观念及战略策略问题,强调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他引用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的名言说,“‘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毛泽东同志同志讲的这种领导,就是战略领导。能够从桅杆顶看到趋势、看到未来,这既是系统思维,也是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素养。

强调整体性推进,谋求最大效能

要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必须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毛泽东同志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强调,局部隶属于全局,一定要照顾全局、服从全局。必要时不惜下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求整体推进。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向延安大举进攻,毛泽东同志断然决定撤出延安,这样做当然要付出不少代价,一些干部想不通。毛泽东同志告诉他们,要从大处着眼,权衡主次得失。他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历史证明,他的决断是完全正确的。

当然,主要不等于唯一,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不等于对其他方面的问题丢开不管。毛泽东同志要求领导者必须善于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所谓统筹兼顾,就是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统筹考虑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以及系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等诸多方面的辩证关系,以求达到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化。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就是娴熟运用系统观念的光辉篇章。他在总结新中国初期建设和苏联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中央和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党和非党,革命和反革命,是非,中国和外国这十大关系。今天我们重温这部名篇,强烈的系统观念跃然纸上。

历史带来启迪,实践增添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些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供了重要指引。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更加深入领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珊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