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江市润州区坚持突出重点、强化实践、务求实效,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力、融合发展力和品牌建设力,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起来、强起来、暖起来。
项目支撑,驱动宣传思想文化实践创新。通过区街联动、分类实施、层级推进,以抓项目的方式抓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提升工作质效。一是精心组织,规划“路线图”。以“润州品牌传播计划”为引领实施实践创新项目,下设“爱在润州”“家在润州”“行走润州”三大区级领衔项目,每年全区22个直属党(工)委实施N主体项目,并适当向下属党组织延伸具体项目,形成“1+3+N+X”的层级推进模式。二是紧跟进度,保持“节奏感”。结合“四力”教育实践,区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挂钩领衔项目、联系主体项目、指导具体项目,通过召开实践创新座谈会、项目中期点评会、实地观摩调研行等,面对面研究项目举措,点对点指导基层实践,实打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三是综合考评,收获“真效果”。通过开辟专栏、设置讲坛、汇编案例等,搭建项目成果切磋交流平台;用好综合考核“指挥棒”,把创新项目的完成情况与年度“成绩单”紧密结合;以“线上投票+线下考评”的方式,评选年度优秀项目,预留专项经费补助基层实践创新。
“融”字着眼,助力宣传思想文化实践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线长”“领域宽”“任务多”,在实践创新中坚持“融”字用招,弹好协奏曲、打好组合拳是基层宣传部门必备的业务素养和方法技能。一是融通战线,凝聚百年大庆奋进力量。以“红心向党 犇腾润州”为主题贯穿全年,实施“拾百行动”,舆论宣传战线用“6个E起来”特色举措开展系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新闻出版战线举办“诵读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基因”第十三届润心阅读节,文化文艺战线用“十个红色”和“四个一”系列文化活动,“烹制”一揽子有品位、接地气的文化“大餐”。二是融合资源,联动学史力行不竭动力。依托全区52个“三结三定”党建联盟,创设“三联”润“三心”品牌,形成条块联合、上下联结、内外联系的“学习共同体”;开展“百名干部办百件实事”实践活动,梳理项目清单111条,领办难题115件,开展先锋行动119次,帮助群众7500余人次,形成全员办实事、全心学亚夫、全域加速跑的生动局面。三是融入大局,紧贴时代发展浩荡步伐。面对疫情防控各项艰巨任务,全区65名宣传干部、260名网评员、1528名志愿者随时待命:规范发布疫情信息,广泛宣传防疫知识,精准投送战“疫”故事;全天候监测网络舆情,全方位回应市民关切,全身心投入舆情处置;文艺“触网”发力,文明为爱“护航”,组织网上“云”祭扫和“云”培训,奏响润州战“疫”的时代强音。
品牌推动,检验宣传思想文化实践创新。多年来,润州以“宣”聚力、以“文”涵养、以“媒”推介,三大品牌各领风骚,将“滋润、温润、和润”的城市品位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家在润州”——群众身边的文化品牌。整合全区文艺资源,展示本土群众风采,展播各地特色文化,连续18年开展216场“家在润州”文化广场活动,逐年滚动形成“渔文化”“街巷剧场”“五凤朝阳”等六大基层文化品牌,同时锻炼培养群文团队和优秀骨干,菊吟京剧社及多名文艺工作者获省级荣誉。“爱在润州”——大众点赞的志愿品牌。志愿服务格局不断优化,在“一街一特”模式下推行“7×3×N”的志愿组织格局,即七个街道分别组建“红黄蓝”党员、青少年、社团三类共217支志愿服务队,运用报备制、菜单式、激励制等志愿服务机制,西津古渡社区“社区+景区”文明实践模式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行走润州”——讲好故事的宣传品牌。为抓好产业强市“一号战略”、绘好城市经济“一张蓝图”鼓劲造势,去年以来,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共631篇,“随心游 去润州”首届城市旅游经济论坛在北京举办,央视《远方的家》用镜头展现“印象运河”,3场“网络媒体润州行”见证产业发展和民生成果,润州形象得以在更高层次的平台展示,润州故事得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传扬。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润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