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政治建设

立足桥头堡 奋进第一线

——扬州市江都小纪镇人大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5-10-17     稿件来源:群众网     作者:朱雪晴    

  新时代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新课题,也为人大工作赋予了新使命。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人大围绕“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这份时代答卷,立足乡情沃土,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固本强基,筑牢履职“硬支撑”  

  2025年8月18日区委在全市率先印发《关于加强各镇人大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小纪镇党委、人大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区委部署和区人大指示精神,于8月22日全面完成人大工作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为镇人大依法高效履职奠定坚实基础。  

  在机构设置上,将原“综合办公室”更名为“党政和人大办公”,实行合署办公、资源共享,显著增强人大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资源整合能力。该办公室在镇人大主席团领导下,具体承担代表大会筹备、闭会期间日常事务、代表联络与服务、履职保障、建议督办、选举组织及上级交办事项等五大职能,实现人大工作有机构负责、有机制运行、有平台支撑。  

  在人员配置上,坚持“专人专职、结构合理、保持稳定”原则,在选举产生兼职副主席的基础上,配备专职人大秘书任办公室副主任,并明确两名工作人员(一人以人大工作为主),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的人大工作队伍,保障了基层人大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在经费管理上,每年年底严格编制镇人大年度预算,细化会议组织、视察调研、学习培训、履职补贴及“家站点”建设等科目,保障人大工作和代表履职需要。镇人大经费全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并制定了详细的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支出范围与标准。 

  目前,全镇共有市代表7名、区代表30名、镇代表99名,建设镇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1座人大代表“家站点”40个。今年以来,镇人大组织镇域内三级代表开展视察农村人居环境、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专项调研等各类活动5次,协调解决重建法庭桥、提档升级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等民生问题20余

  二、深耕善治,打造履职“新名片” 

  小纪镇人大坚持规定动作做优、联动工作争优、自选动作创优,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实践,为镇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搭建履职矩阵,培育特色品牌。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构建“家、站、点、室”四级网络,打造“一平台一品牌”:聚焦老年人权益保障,打造“银铃工作室”市、镇人大代表王春平牵头,搭建老年人权益保障平台,化解养老等涉老纠纷50余起,惠及群众超千人聚焦关爱困境儿童,打造“春蕾呵护站”镇人大代表翟荣梅聚焦困境儿童帮扶,联动社会资源开展助学活动,点亮200余名留守儿童求学得到广泛赞誉;聚焦乡土文化振兴打造“非遗传承坊”区、镇人大代表史富勇深耕文化振兴,组织非遗展演30余场,推动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扬剧团团长缪勇工作室”入驻小纪镇纪西村,深入挖掘、排演扬剧传统曲目和现代剧,在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聚焦农民增收新路径,打造助农直播间区人大代表李祥依托小纪镇供销合作社平台,开展直播带货130场次,拍摄助农短视频140多条,账号粉丝2万多人,帮助销售农产品1000万元范围覆盖江都、仪征、宝应及其周边地区特色农产品产地,今年更是创下了马蹄销售“全网第二”的历史佳绩,成了名符其实的助农达人、带货“网红”。同时,他还致力于挖掘与传承传统地域文化,让“水韵小纪”这一地域符号转化为承载乡愁记忆重要载体,以更丰富多元的形式延续乡土文脉、守护精神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的情感认同与发展合力。  

  二是引入智能手段,提升治理效能。针对防违控违、安监环保、防灾减灾等治理难点,镇人大主动对接乡贤资源,引入AI无人机巡查技术试点开展人工智能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实践。目前已经初步选定我镇吴堡、富民、双鸽、纪东4处无人机塔基点进行试点区级层面的试点工作磋商也在紧锣密鼓的对接中。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小纪镇乃至全区在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探索新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提供新路径。此外,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于3月初组织镇域内116名人大代表和企业家参加“智能办公+多场景营销”AI讲座,鼓励引导广大代表和企业踌躇观望主动上车学习运用DeepSeek等智能工具助推产业“智改数转网联”,赋能产业转型与社会治理。  

  三是弘扬志愿精神,深化群众服务。小纪原名小溪后为纪念一位纪姓艄公慈航义渡的善举而更名为小纪。今年,我镇人大结合时代特点,发挥根植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天然优势,组建“慈航义渡”人大代表志愿者服务队,根据代表行业特点和服务意愿,组织131名三级人大代表开展政策宣讲、助老扶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10场,“为民代言、为民服务”的初心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三、把脉问诊找准履职症结点 

  当前我在参与基层治理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履行仍有模糊弱化之处。重大事项”参与度不深,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多由镇党委会议或党政联席会议先行确定,人大在决策链条中往往处于末端“确认”环节,实质性参与和前置审议作用有待加强;监督问效刚性度不足,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缺乏常态化、深层次的跟踪问效手段(如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较少运用)。专业审查精准度不高,特别是在财政预算审查等专业性强的领域,监督多停留在宏观层面,难以做到精准把脉、深查细究,监督深度和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二是代表作用发挥仍制约瓶颈代表结构有待优化,真正的新农人、新市民、新业态从业者等一线群体代表比例偏低;履职能力参差不齐,一些代表对法律法规、政策业务不熟悉,提不出高质量议案建议,影响了参与治理的深度。联系机制不够畅通,部分“家站点”的活动频次、议事实效有待提升,意见建议收集处理未能完全闭环,部分群众真实诉求和矛盾隐患未能通过人大渠道得到及时有效的反映和解决。 

  三是参与治理广度深度仍显不足。乡镇人大工作关注经济建设、民生项目等领域较多,对数字化治理、新业态权益保障等新问题介入不够;在“三治融合”尤其是法治监督与德治引领方面的作用仍有提升空间。

  四、聚力增效,开辟履职好路径 

  为破解上述难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强化党的领导,优化履职环境。推动市县(区)层面出台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乡镇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健全决议决定跟踪督办机制,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人民共同意志。  

  二是做实法定职权,增强监督刚性。聚焦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民生实事等重点领域,加大专题询问、工作评议、满意度测评等监督方式运用力度;借助上级人大专业代表小组力量,加强对乡镇政府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全过程审查监督,提高监督专业性。  

  三是激发代表活力,提升履职效能。优化履职主体在换届选举中适当提高基层一线代表特别是熟悉乡村治理、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人才的比例。激发履职动能。构建系统化、精准化的初任培训和专题培训体系,提升代表“代言”和“议事”能力。同时继续深入运用好“代表亮身份、创‘两好’、赛实绩、展风采”主题活动载体,更加精准的把代表活动组织起来,把代表的履职意愿激发出来,把代表的履职效果和人大风采展示出来。建强履职平台。推动代表家站点“全覆盖”向“高效用”转变,使其成为代表联系选民的“前台”、收集民意的“传感器”和调解矛盾的“前哨站”。推广“家站点”轮值、主题接待、线上预约等模式,完善民意收集—交办—反馈闭环管理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突破履职节点深入引导代表深入参与网格治理、数字乡村建设、矛盾化解等领域;发挥人大在法治监督、德治弘扬、自治强化中的平台作用,推动“三治”深度融合。打造履职品牌。鼓励乡镇人大因地制宜开展创新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微实践”“好品牌”,形成具有扬州辨识度的人大工作样本。  

  新时代赋予乡镇人大新使命。小纪镇人大将不断夯实制度基础、创新履职路径、提升治理效能,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新篇章贡献基层人大力量。 

  (作者系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人大主席)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