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连云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聚焦产才融合,持续健全人才“引育留用”体系,聚力打造“一带一路”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98.3万人,较“十三五”末增加13.4万人,年均增长5%。
突出党管人才、政治引领,以重视程度体现爱才深度
坚定不移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以政治引领聚人心。不断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定期开展专家人才慰问活动,高标准举办高层次人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爱国·奉献·奋斗”主题培训班,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持续增强。
以政策升级聚人才。结合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开展人才工作大调研活动,深度对接石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需求,迭代升级“1+6”人才新政,制定印发《连云港市深化产才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有力助推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攀高向强,全市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再跨千亿台阶、超5400亿元。
以健全机制聚合力。建立市委常委会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深化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年度工作要点,推动成员单位“开展一次人才政策宣讲、举办一场人才活动、提供一项人才服务”“三个一”活动,细化分解全年目标任务,确保每一项工作责任清、任务明。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项目”,推动29家市直单位、8个县区(板块)和10个省级以上园区实施人才项目,不断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
突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
紧盯产业导向,布局人才谱系,积极推动人才链深度融入产业链、创新链。
坚持“产才融合”精准引才。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围绕10条重点产业链、52个细分链条,制定企业需求清单和人才供给清单,建立重点产业人才直评机制,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和企业人才培育;积极推动高校科研人员深入一线、服务企业,2024年获批省科技副总192名、位列全省第5名。深化产教联合体建设,“连云港绿色化工产教联合体”入选省级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为石化等产业引进培育紧缺人才近6000名。依托“中华药港”产才综合体,集聚省原创药创新中心等8个项目、近600名产业人才入驻,康缘药业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坚持“双招双引”同步招才。创新出台“双招双引”八条措施,建立“741+N”招才网络体系,建立引才专员制度,把人才工作“嵌入”项目招引全过程,2024年新招引高层次人才近3000名、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突破1000个,实现“人才+项目”双突破。组建连云港市人才发展集团,围绕服务发展、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四服务”工作定位,加强与知名猎头公司、人才服务机构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招才队伍。成立规模5.7亿元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拓宽人才、项目和资金的对接渠道,赴深圳等地举办专场推介会、基金项目路演等活动,同时通过每年出具一份第三方评价报告、进行一次约谈、发放一份提示函“三个一”措施,压实基金管理人责任,有效实现以投促引、以资引才。2023年以来,已与31个人才项目洽谈对接,8个项目达成落地意向,基金投资额合计9600万元;赛恩医疗、数予科技、汇健科技、铭毅智造、心锐医疗等5家企业已在连云港设立公司,实现落地发展。
坚持“不拘一格”广泛聚才。聚焦做强“才到港城·价值连城”品牌,连续6年举办花果山英才双创周活动,累计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00余个,近三年吸引近万名高端人才、超过10万名高校毕业生“落户”港城。实施青年人才“聚连、回连、留连”行动,以“我爱你多一点”为主题,举办2024年连云港市“5·21人才日”暨大学生毕业季活动,通过“八校联动”专场招聘会、大学生社团风采节等系列活动,引导更多毕业生留在港城、扎根港城。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引才,线下常态开展“才到港城·价值连城”高校求贤季活动,线上举办“我在连云港挺好的”专场直播招聘活动,2024年联合各类企事业单位2000余家、发布岗位近2万个。
突出深化改革、优化环境,以最大诚意打造最优生态
坚持以真金白银扶持人才、以真情实意服务人才、以真抓实干回报人才,全力以赴营造人才发展的优良环境。
建强用才平台。加大“招院引所”力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实体运行,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入选“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协同创新典型实践案例”,全省首个海洋领域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运行,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牵头组建“一带一路”区域人才合作联盟,组建5个人才攻关联合体,与8个城市、42所高校结成产学研“合伙人”,“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国际人才科技创新服务基地正式揭牌。
激活育才机制。制定实施“百企千才”支持计划,赋予58家企业人才举荐权,近500名高精尖缺人才纳入市级人才培养工程,给予重点关注、优先支持。统筹100个编制、建立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实行专编专用、动态调整,切实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改革优化人才工程计划,探索创新引入线上+线下“双盲评”模式,线上独立评价、线下综合分析,会同科技、工信等部门实地走访项目,推动工程计划评审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优化留才生态。建立人才投入常态化增长机制,近三年累计为7531名人才发放生活补贴和购房券等综合补贴4.86亿元。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举办青年人才“幸福成长营”等交友活动,近千名青年人才参加活动,为人才解决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各类事项9.6万件,人才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围绕打造人才安居工程,加快人才社区(公寓)建设,制定出台《连云港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上线运行“山海智家”安居系统,开展两期人才房“优惠购”活动,推动“青连驿站”建设,着力构建“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住房、人才社区”四位一体的安居体系。健全人才荣誉激励制度,开展高层次人才“人物志”等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宣传报道30期,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连云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副主任)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