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文化建设

勇当创新主力军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发布时间:2023-03-2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晓宏    

党的二十大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始终争当科技创新主力军,在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影响国家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发力,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大学要持续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以高水平创新助力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下好先手棋,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学担当

科技创新既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关键变量,也是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和制高点。大学理应勇担使命,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阵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发展大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其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愈发显著,为我国大学拓展新的视野、加快实现赶超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与时俱进推动科技创新,充分彰显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变革精神。必须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仍然面临很多卡脖子难题,只有构建自主、完备、高效、开放的新时代科技创新体系,才能把主动权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打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须筑牢科技创新根本支撑。大学作为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必须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研发一流科研成果,做到科技自主原创能力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强,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根本支撑。

争当主力军,充分发挥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大学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要通过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建设大平台、产出大成果,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

盘活人才资源储备,激发创新活力。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高水平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多年来,苏州大学不断优化人才强校战略布局,坚持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通过发挥大师效用建旗舰式团队、打破学科壁垒建设交叉团队,建设海外人才基地加强联合攻关,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举措,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能够把握科技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自主培养的国家级青年人才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强化创新支撑。大学要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成为引领区域创新集群发展的领头羊。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对基础前沿的战略引领,进一步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持续强化基础研究主力军地位。优化创新资源布局,明确主攻方向。承接前瞻性、引领性科技创新项目,寻求在重点领域的快速突破。组建区域创新网络,促进科研院所之间及内部学科交叉融合和学科集群建设,不断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以点上的突破带动科技创新能力系统提升,开辟创新新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

强化核心技术攻坚,夯实创新根基。大学要以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融通发展为导向,着力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产出更多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苏州大学始终坚持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科技创新战略,坚持与世界科技潮流同步,先后建成了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字号科创平台,开展有中国特色和中国自信的科技创新和前沿探索,在神舟系列飞船、神光二号神光三号装置、风云三号卫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问天实验舱等一系列大国重器的研发中作出了积极贡献,相继攻克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全磁悬浮人工心脏、OLED照明等关键技术,以零碳”“负碳等先进技术研发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在核心技术攻坚领域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化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搭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大学要聚焦创新驱动主线,纵深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打破五唯桎梏,助力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苏州大学持续深入探索科技制度改革新路径,一是加强同行评议,进一步健全成果分类评价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试行团队评价,提高科研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长效性;二是进一步畅通创新人才发展、激励机制,完善职称晋升、考核奖励、服务保障等体制机制;三是进一步畅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持机制,让青年人才成为发展的生力军;四是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给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激发创新活力和成果转化动力,显著提升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跑出加速度,加快实施提升高质量创新效能的有效举措

面向未来,大学应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制定实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的举措,促进科技创新事业取得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坚持同频共振,以系统观念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坚持系统观念为新发展阶段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根本遵循。大学要注重系统的整体性,涵养长远眼光和广阔格局,从全球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宏大背景中找到创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积极开拓一体化科技创新之路。注重系统的动态性,主动顺应科技革命发展趋势,加强前瞻布局,积极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引领科技发展新方向,努力实现更多01的突破。

聚焦协同配合,以链式结合增强科技创新动能。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知识链、人才链相互支撑,需要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大学要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教融合机制,以高端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为目标,发挥科教协同的整体优势,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广泛联系,提高合作层次,形成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谋发展的理念,做强成果转化,集聚创新转化的关键要素,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和水平。

注重多元共享,以空间思维构建科技合作机制。大学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科技合作战略,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空间,通过与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建联合研究机构等举措,开展多层次、广领域、实质化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拓展科技合作的深度。着力提升人才队伍国际交流能力、国际化学术水平及国际学术影响力,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国际化科研环境,组建融通创新的高能级联合体,形成新的科技创新增长点,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作者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