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文化建设

文艺创作要戳中当下热点和痛点

发布时间:2015-12-15     稿件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徐 宁    

  作家鲁引弓上周末携《小别离》《同学会》《广场舞》等11部作品来宁签售,令许多人羡慕的是,这些作品一经推出,不仅图书畅销,而且受到影视公司追捧,改编权全部售罄。目前,由黄磊、海清主演的《小别离》已经杀青,即将播出。在这个全民写作时代,这位年轻作家的作品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吸引出版社和影视公司如此青睐?

  做过多年文娱记者,从事过新媒体管理,最终去当了学者,鲁引弓的一次次“转身”可谓夺人眼球。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从新媒体行业出来到成为浙江传媒学院教授之间的这两年时间里,他居然写出了10本小说,且本本畅销。

  2013年秋,此前从未专门从事写作的鲁引弓,在忙碌工作之余,用17天时间写出了“玩票性质”的长篇小说《小别离》,之后该文本被许多文学网站和媒体转载,半个月内,有6家影视公司要求购买版权,最低开价60万元。此后,鲁引弓写的一些故事片段也纷纷被影视公司看中,这激发了他的写作欲望,于是就有了这之后的10本书。

  鲁引弓说,记者经历给他的写作带来了速成文字的能力和很多的灵感。当记者时,他每天都要承受发稿压力,因此能够迅速组织文字、抓住重点写出精彩的内容,正是这么多年的新闻训练,让他养成了迅捷的写作能力,且能尽量做到保质保量。鲁引弓说,其实在国外,记者出身的作家比比皆是,海明威、马克·吐温以及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列克西耶维奇,都是记者型作家的典范。

  他说他并不是要否认那些慢工出细活的作家和作品,但他是“短跑冲刺型”创作,是用写新闻的速度写小说,所以媒体评价“他的叙事带有先锋气质,画面感强,语感明快,故事充满了节奏感”。

  更主要的是作为记者出身的他,身上没有传统作家那种疏离感,作品都紧贴时代,挖掘当下人的存在、困境和状态。用他的话说是“贴着地皮写小说”。他的故事话题涉及留学、社交、职场、爱情、股票、广场舞等种种当代社会现象,充分发挥了一个资深媒体人对世态人情的敏感认知和洞察。这种视野和人文关怀,不是通常的作家所具备的。

  比如《爱情课》聚焦都市“剩女”现象,《广场舞》借广场舞剖析“阶层焦虑和隔阂”,《姐是大叔》以传统哲学观照当代职场女性生存,《音乐会几种开法》讲述青年选择危机和心性困境。这些,都是当代人最真实的体验,充满了现实的人生经验和思索。

  新媒体的经历,也给了他很多启发。他认为新媒体工作对客户需求的关注,让他的作品具有产品意识,那就是时刻关照现代人的情感需求,他总结一句话,就是在小说里去过别人的人生。因此他的创作宗旨就是让读者寻找到一种心灵契合,让人们看到自我的成长。

  比如《同学会》这部作品。现在“同学会”在社会上非常多,写同学会的作品很多只止于呈现哪些人混得好,哪些人混得不好。但鲁引弓的《同学会》却跳出这一惯常思路,他以一位老教师的邀约出发。这位老教师的所有毕业班都已开过同学会,只有一个班没有动静,于是这位老师联系到了当年这个班的班长,希望他能够召集班上的同学开一次同学会。这个班长毕业后在社会上混得不尽如人意,但作为当年的班长,他还是打算帮老师找到以前同学,开一次同学会完成老师的心愿。在寻找过程中,他见识到许多自己不曾想象的人生经历,也从他们的人生中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鲁引弓认为,文学要走近读者,不能忘记我们的身边事,尤其是快速变化的城市生活,有太多角落值得我们去关注。而对当下社会的热点现象,能迅速、敏锐地找到公众关注的题材,这些都是眼下文学市场所稀缺的。一个有价值的文字IP,不是说他的作品卖了多少钱,而是有没有戳中当下社会生活的热点和痛点。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