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为津味”展现中国环境治理影响力
积极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
天津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范少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天津市深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注重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化传播,展现中国环境治理影响力。
天津坚持绿色发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到天津港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为世界一流绿色港口建设提供“天津方案”。举办“中国·天津世界港口城市合作论坛”,把绿色港口具象化成果传至航迹所达的国家和地区。
天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绿色低碳新城——中新天津生态城,并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领域形成一系列能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生态城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制定和国际合作,推介城市可持续发展方案,传播绿色低碳建设成果。
天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宁河区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湿地生物多样性较10年前丰富40%以上,每年迎接鸟类近50万只,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凭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宁河区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获评“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荣誉称号。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重要依托
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与话语构建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王拥军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生态文明始终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们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重要依托,向国际社会讲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一是进一步讲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应更加突出这一重要思想对全球环境治理提供的宝贵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促进国际社会形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
二是进一步完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叙事体系。要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不断完善话语体系框架。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全球生态治理的主动引领。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构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进一步提高国际传播效能。把政治理论话语转化成国际共通的话语表达,真正让世界读懂中国。要优化、整合不同传播资源和渠道,针对不同国家和受众设置不同传播议题。重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
五是进一步加强重要理念的国际传播设计。结合“元首外交”“主场外交”等重要场合,着力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做好对外传播和话语体系构建
助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球传播与深度践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驻华代表 涂瑞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从众多既契合科学及生态系统规律,又质朴、鲜活且易于民众理解和接受的表述中逐步凝练升华而成。其一系列重要理念与论断,不但构成契合中国国情的治国理政关键方略,而且具备广泛的国际性视野,对中国乃至全球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以及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均有着极为深远且积极的重大意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涌现出成百上千、实实在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实例、典型范例和良好实践,这无疑强有力地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蕴含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对外传播和话语体系构建,要把握好先进性、科学性、实践性、包容性、可分享性,做好传播和话语体系的构建。要向世界生动讲述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所取得的斐然佳绩,为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涵、稳固坚守多边主义理念以及大力促进国际合作提供强劲助力。要做好典型成功故事的收集、编写和打磨。成功故事应以触动人心为出发点,尤其要着重考量如何能引发普通民众共鸣;故事的讲述语言务必通俗易懂,紧贴大众生活,规避套话以及过于学术化、技术化的专业表述;尽可能遴选基层与普通工作人员的事迹作为故事主线,或者由他们担当故事的讲述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与话语构建
新华社研究院研究员、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 薛颖
当今世界,全球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普遍希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球应对生态环境挑战提供重要指引,世界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期待目光进一步聚焦中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将迎来对外传播、宣介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机遇。
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和行动在国际社会广受认同和赞誉。但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在打破西方话语垄断方面仍面临挑战,在传播内容、形式与国外受众的需求适配性方面仍存短板,传播渠道建设仍有不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应对生态挑战的普遍共同价值,在对外宣介过程中可突出与世界其他相关思想的共通性,注重以简洁易懂的语言、引人入胜的形式进行多语种、多渠道传播,影响世界各国有影响力的人,形成有效二次传播。通过构建多主体、多层面、多渠道、多场合、多样化的立体传播矩阵,不断强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影响力,构建引领生态环境领域国际舆论话语体系,使我们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的话语权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与全球贡献相匹配。
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故事
以国际传播视角深入洞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姜飞
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特点和优势解析成一个个具体的、富有感染力、适宜讲述、适宜传播的故事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是新时代国际传播备受瞩目的热点和焦点。而这也正是我们审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传播所需要的视角——既要从现象层面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还要透过生态文明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内涵、独特价值以及其在全球生态治理格局中所具有的非凡意义与深远影响力,讲好中国制度故事。
第一,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性文明硕果,在开展有关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实践活动时,要将制度性优势作为讲好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实践的重要思想出发点。
第二,制度文明构成中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核心要素。对于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果,无论是进行现象层面的描绘,还是构建国际传播的叙事框架,均需指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第三,区别于媒体领域建构的可爱的中国形象,在生态文明传播过程中,要在展现中国良好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用可爱为由头,引出中国可信、可敬的国家形象,而这一形象背后坚实的依托正是科学合理且独具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内涵。
第四,要深度挖掘“文明互鉴”的深刻内涵。这不仅涵盖科学、技术、知识层面的交流共享,以及文明素养的培育提升与环境品质的优化美化,更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作为面向全球的公共产品所具备的独特气质与核心本质。
万物并育 融合创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编委、亚非中心副主任 张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与中国生态话语建构方面做了很多探索,颇有成效,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创新做法。
一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为民情怀中寻找答案。我们努力从总书记的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中找启迪、找思路、找答案,用适外性话语和融合方式对外诠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心用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如何引领中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展现大国领袖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和心忧天下的崇高境界与责任担当。
二是从中华文化视域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两个结合”的产物,特别体现在“第二个结合”上,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着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域出发,把日用而不觉的中国生态文化转化为创作而自觉的对外传播作品,深刻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内核。
三是用“他视角”解构西方话语逻辑。在“自叙”的同时,我们广泛利用“第三只眼看中国”和“外嘴讲中国”等方式,创新“请进来”和“走出去”机制,善用“他叙”表达中国的生态观,回应国际关切,粉碎谣言,澄清谬误。
四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传播力。我们始终秉持“思想+艺术+技术”的传播理念,以新技术赋能新质传播力,助力构建中国生态文明话语和叙事体系,全景展现美丽中国样貌。
以翻译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 范大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责任感和领导力,其国际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翻译作为人类文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中有着关键作用。但当前中国话语在全球的占比量较少,尤其是在生态文明领域,存在误译、误读现象。我们需进一步规范核心概念的译法,提升传播准确度;加强融通中外的阐译,增强国际受众的理解度;建设以我为主的语料库,扩大国际话语中的占有度;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提高国际传播的专业度。
突破西方话语垄断
塑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全球引领者形象
中国日报社文教部主任 李文莎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并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认可。然而,西方国家和西方媒体长期垄断生态环境话语权,持续炒作“中国发展必然导致环境污染”“中国是碳排放大国”等议题,设置气候变化和碳排放责任陷阱,忽视中国的成就,质疑中国的决心。为应对挑战,我们开展了专项调研,分析西方媒体设置的话语陷阱,制定有针对性的国际传播方案,旨在向国际社会深入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真实图景。
为了突破西方媒体的话语垄断,中国需要主动构建生态环境话语体系,正面报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加强气候变化议题设置,有力回应西方话语陷阱;立足专业科学,加强技术赋能,打造绿色发展对外传播平台,通过智库传播、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提升中国绿色发展的国际传播效能。
我们推出《绿色中国》全媒体栏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系列报道、升级美丽中国融合报道等项目,同时利用海内外资源,加大智库传播和合作传播,旨在突破西方话语陷阱,塑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引领者形象。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和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在国际上的传播和认可。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
中国新闻社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国新闻网总编辑 吴庆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保故事成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内容富矿。一方面,“绿色中国”“美丽中国”成为最直观的中国国家形象名片;另一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一系列富有原创性、彰显中国特色的标识性理念,不断丰富着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
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对外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首先,要注重理念与概念相结合,构建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藏的中国理念,打造成具有科学性、时代性、世界性的中国概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其次,要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创新生态故事叙事方式,做到陈情与说理的统一、个体获得感与集体成就感的统一,善于将普通人的小故事融入党和国家的大叙事。再次,要注重对外与在外相结合,拓宽生态传播出海渠道,警惕“内宣化”“内循环”倾向,打通内宣外宣,将国际传播、社会公益、公共外交等功能充分整合,力求真正在别人的语境下充分表达自己,在别人的地盘上打造主场、纵深布局。
加强计算国际传播价值理念与方法应用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陆佳怡
国际传播研究起源于美国传播学研究,在现代化理论与实证主义范式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亲美国化和量化经验的特征。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呼吁改变国际信息传播秩序,激发了批判性研究。冷战后,全球化理论成为新支撑,但技术决定论忽略了全球化过程同时是全球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扩张过程的事实。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数字中国”建设,结合计算传播学和国际传播研究领域,提出计算国际传播研究方向。
在价值层面,研究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国际传播伦理重构;在方法层面,研究通过大规模数据样本和计算技术,解决本土经验与普遍理解、批判性研究的内生性矛盾。
计算国际传播研究与环境保护、生态议题具有极强的交叉性,能够破解既往类似议题在国际传播层面的发展困境。未来,要进一步统筹算力与数据,加强算法的一体化应用,更好地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浅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道法术器”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 曾红鹰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国际传播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体现。如何更好地进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亟待认真思考和研究。结合对国际传播发展趋势和中国国际传播存在的短板分析的基础上,以系统性视角,提出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的建议。
在“道”的层面上,强调以只有一个地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美丽清洁世界愿景等人类共同价值观作为目标,实现共情传播。
在“法”的层面上,通过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030目标、千年计划顺畅链接、融合,主动融入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热点议题,争取更广泛的国际话语权。
在“术”的层面上,注重国际国内传播双向融通,建构立体、全面的国际传播合作网络,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人居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的指导价值和成功经验,制定有针对性的国际传播策略。
在“器”的层面上,推动全要素、全流程创新国际传播实践,注重利用新的AI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和媒体传播手段,实现从传统的“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革命性转变。
把“美丽中国”作为对外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词
中国环境报社编委、高级记者 刘蔚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追求科学治理精神,追求携手合作应对”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研究基础和实践方向。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必须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向世界展现中国之美,扩大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要把“美丽中国”作为对外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词。向世界传播中国的美丽追求,讲述中华大地的美丽故事。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秀美山川,集中力量做好“美丽”的渲染,用“美丽”引发情感共鸣,让“美丽”成为中国标签。
要强化传播手段,广开思路,广泛合作,借船出海。借助现有的海外推广和宣传平台,结合国际关注热点,传播生动的生态环保和低碳故事。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艺术展、国际电影展、青年交流等活动。抓住国际关注“碳达峰碳中和”时机,展现大国担当,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要建设形成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懂得国际传播规律的生态环境传播的外宣队伍。开展外宣传播素质培训,提升专家讲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善用更鲜活的素材和故事原料,用好国际传播平台和渠道;培养新生力量,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培养,利用专家学者国际交流机会,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