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生态建设

充分发挥“碳效码”的“三把尺”作用

发布时间:2024-05-21     稿件来源:《 中国环境报 》2024年5月21日     作者:汪菁    

 

  

  浙江省湖州市探索创建的“碳效码”,作为衡量工业企业碳排放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是工业领域治碳评碳的一项创新之举,近年来在浙江省大力推广。

  2021年,湖州汇总分析了来自统计、经信、电力等部门提供的14类2300余万条行业企业数据,提出评价企业碳排放水平的指标——碳效值。结合企业碳效值结果,建立了算法模型,创建了企业“碳效码”标识,实现了全域规上企业碳效评价赋码。同时,搭建“碳效码”服务平台,从企业、行业、区域等不同层面实现工业碳效情况的“立体画像”。“碳效码”以能耗总量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强度为核心指标,集成企业生产经营用能数据,形成碳效智能对标体系,精准高效评价企业单位产值碳排放水平,并指导能源消费的选择和管理。

  笔者认为,应更加充分发挥“碳效码”在企业、行业和政府中“三把尺”的作用,为全面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碳效码”构建了企业碳效评价指标体系,使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有据可依,提供了精准的绿色标尺。应发挥“碳效码”的企业标尺作用,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确定科学标准,构建碳效评价体系。根据碳排放总量进行水平对标,区分“高碳”和“低碳”企业。同时,根据单位增加值排放量进行效率对标,辨别企业碳效水平,比较同行业平均碳效情况,显示低碳改造紧迫性。根据企业碳中和量与企业同期碳排放总量进行中和对标,得出企业碳中和率,由此形成科学的碳效评价体系。

  二是赋能企业专属码,绘制立体“碳画像”。在具体实施中,围绕企业碳排放水平、行业利用效率、用能结构三个维度进行碳效智能对标,集成“效率对标标识”“水平对标标识”和“中和对标标识”于一体的“碳效码”,并将“企业码”和“碳效码”融合,生成每家企业独有的碳效码,为企业精准画像。

  三是精准识别碳效水平,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用“碳效码”平台系统拆解企业碳排放“测、评、用、治” 等环节,以夯实精准测碳、科学降碳的基础。企业通过“企业码”应用查询自身“碳效码”,实时掌握其碳排放量及在同行业中的碳效等级。碳效等级由小到大分为1级—5级,若显示为4级—5级,表示企业碳排放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可以通过精准对标为减碳降耗提供目标和路径。

  “碳效码”平台通过对区域、行业、企业进行碳效综合评价和分析,为资源优化配置、项目准入退出等提供了高含绿量的“律尺”。应发挥“碳效码”的行业“律尺”作用,推动工业体系迭代升级。

  一是汇集区域行业数据,全景展示碳效指数等信息。建立一体化碳平台,汇集区域(行业)内企业碳耗数据,分区域、分行业绘制“碳地图”,动态完整呈现区域、行业、企业碳排放量变化,实现企业全域全行业碳排放量化评价。可动态比较分析各区域、各行业同期企业总能耗产生碳排放量与企业总产值比较结果,反映该区域、行业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实现碳排放与产值精准匹配融合。

  二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将碳效等级与准入退出机制挂钩,针对高能耗、高碳排放行业,聚焦落后工艺设备,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实现存量调整、整治提升。针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低贡献、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低效益、用地低产出的“三低”企业,通过关停淘汰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入园集聚一批,推动产业提档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把能耗碳排情况纳入项目准入条件,提高项目引进质量,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三是加速生产方式转变,全面促进能源结构优化。通过“碳效码”全面掌握能源利用效率、高碳行业排放情况、区域碳排放来源占比等信息,聚焦高能耗、高排放的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引导能源消费侧电能替代,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碳效码”在测算过程中,可以准确核减碳排放能耗总量中的新能源发电量,激发使用新能源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碳效码”平台实现了能耗、碳排放等信息的动态监测,并客观反映政策实施效果,为政府进行碳排放监管和降碳治理提供了严格的“戒尺”。应发挥“碳效码”的政府“戒尺”作用,构建降碳协同治理新格局。

  一是加强信息共享,实现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跨部门层级、跨业务种类、跨行业标准的工作链,生产侧接入环保等部门实时数据。同时,以消费侧对重点区域、行业、企业的能耗和碳排放情况等信息进行专题归集,可以有效形成多部门数据协同测碳机制。设置碳效预警功能,一键查看碳效异常企业清单及详情,以数据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助力政府重塑管理制度和奖罚制度,倒逼企业和区域(行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改造。

  二是拓展服务应用,建立降碳服务全链式响应模式。围绕碳效评价结果,上线碳诊断、碳技改、碳金融、绿色工厂等应用板块,实现信息“一键直达”部门业务系统,形成高效协同的服务前端和多系统治理后台,为企业提供套餐式碳效服务。比如,在绿色减碳技改方面,通过“碳效码”甄别排定高碳低效企业清单,系统性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工作并督促企业实施节能减碳技改项目。

  三是深化机制改革,促进治理服务迭代升级。将“碳效码”与企业绩效评价、资源要素配置、工业政策奖励结合,实现差别化配置和运用。比如,与碳总量控制、碳削减量等结合,可以引导企业差别化制定降碳减量计划,构建闭环管理机制。“碳效码”使企业碳排放数据从“政府告知”转变为“企业自知、社会感知”,改变了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的节能减排模式,形成企业主动实施、社会联动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全新治理模式。

  作者单位: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