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季铖 通讯员 周润天
志愿服务积分榜上,党员志愿者的位次持续攀升;数字监控大屏中,党员巡查队与无人机联动守护着景区安宁;文创园里,党建联络员正为企业细细解读最新扶持政策……深秋的江宁区秣陵街道,暖阳透过梧桐叶洒下斑驳光影,与一个个忙碌的“红色身影”相映成趣。
近年来,秣陵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通过机制创新激活党员能动性,以多方联动凝聚发展合力,靠平台搭建夯实赋能根基,推动党建与社区治理、企业发展、民生服务深度融合,一幅“党建强、治理优、产业兴、民生暖”的幸福画卷正在街巷间铺展。
激活“红细胞”,亮出身份当先锋
党员是基层治理的“红细胞”,秣陵街道以制度设计为“引擎”,通过责任划定厘清发力方向,同时辅以激励引导,让更多党员亮出身份,从“旁观者”变为“先行者”,让红色根系扎进基层治理的土壤。
清晨6点,晨雾还没散尽,建东村的党员们已经拿着扫帚、铁锹,分散在村里公共区域进行保洁。“以前是干部催着干,现在党员带头干,我也不能落后。”正在清扫村口的年轻党员小李道出了机制的力量。建东村划定12个“党员卫生责任区”,村书记带头,党员各自认领“责任田”,既当清扫员又做监督员。环境维护有了长期可靠的“管家”,村庄洁净得以常态化保持。
带头的党支部书记还有徐修芳,作为双金社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她带领22名老党员开起“板凳课堂”,以“理论+小品”“理论+快板”的形式走村串户宣讲党的政策,去年累计开展活动20余场,覆盖党员群众超3000人次。
“先锋队”不仅活跃在百姓身边,也忙碌在企业发展一线。牛首社区在九车间文创园构建起“三级党组织体系”,园区党总支整合辖区内党建资源,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由园区党总支委员担任联系员,覆盖园区全部企业,常态化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动态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近期收集到企业问题3个,已全部解决。
“积分制让我们的付出被看见,干事也更有劲头!”吉山社区老党员王师傅指着“小吉灯”志愿服务积分榜笑道。秣陵街道多个社区都推出了各有特色的积分兑换制度,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可累积积分,兑换理发、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还能换取机器人课堂、非遗体验等特色课程。付出有所回报,努力通过积分被量化、“被看见”,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的能动性。如今,街道里“有事找志愿者,没事当志愿者”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聚起“向心力”,联建联治一盘棋
基层党建不能“单打独斗”,秣陵街道以党建为纽带,串联企业、高校等各方资源力量,从社企联动的资源互补到校地协同的专业赋能,多方共治共享,构建起“全域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依托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市各街道(镇)“双结对、双促进”工作,秣陵街道与南京鼓楼医院、江宁开发区开展结对共建,聚焦群众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容。10月25日上午,街道联合鼓楼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开展大型义诊便民服务,来自鼓楼医院37个科室的专家参与其中。活动历时近3个小时,惠及居民超千人次。未来,街道还将与鼓楼医院在社区医师诊疗服务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开展合作,为居民嫁接更多优质医疗资源。
最近,送外卖到东旺社区的骑手们都发现了一个叫“宁小蜂”的驿站。“有了这个驿站,累了有地方歇脚喝水,前几天还有医生来义诊,真的太贴心了。”外卖骑手李祥的感慨道出了新就业群体的心声。驿站的落地,正源于社区与企业的“牵手”。通过“宁小蜂”,社区密切了与外卖小哥的联系,目前已吸纳20余名骑手担任“移动网格员”,今年以来已上报解决安全隐患38件。
在“年轻”的诚信社区中,社企联动刚起步就已看出成效。辖区内楚襄园小区业委会换届因居民意见分歧较大一度暂停,考虑到小区居民多为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职工,社区党委积极联系企业党组织,双方携手发动多名退休党员组建工作小组,讲解政策、收集意见,很快便完成业委会筹备组组建,了却了一桩困扰居民许久的“心头事”。
高校云集是秣陵的特色也是发展的资源,街道、社区各个层级积极开展校地联动,引入专业“活水”。双金社区联合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开展“VR太空漫游”“3D打印体验”等活动,让前沿科技走进社区;东旺社区与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搭建平台,高校党员志愿者开展中药科普、爱眼护眼活动……街道党工委也与东大、南航、河海三所高校党组织开展10余次共建交流,立足实际需要,强化资源共享,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搭建“主阵地”,系统融入提质效
“如果没有这场家门口的支部会,我这辈子可能都没机会再参加组织生活了。”近日,秣陵街道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在社区党支部活动上动情地说。
普通的一句话,却也道出了街道在党建阵地搭建上的努力。
老党员口中“家门口的支部会”是高湖社区的创新之举,物业办公室、社区广场、小区内的幼儿园……哪里方便,哪里靠近居民,党支部会就在哪里开。距离上尽最大努力靠近大家,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截至目前,“家门口的支部会”已举办16场,形成了“阵地共建—资源共享—问题共解”的良性治理生态。
阵地前移的还有太平社区“小区流动诊室”。社区党委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联合业委会、物业及党员代表,在各小区设立“流动诊室”,定期“坐诊”,面对面倾听诉求,现场办公解决问题。自去年5月启动以来,“流动诊室”已累计收集并解决问题390余件。
新技术的应用也正为阵地建设添砖加瓦。元山社区“数字乡村监控一张网”整合党员巡查队、无人机与监控摄像头,实时掌握社区情况;高湖社区党委成立“数据支撑小区治理”课题组,探索建立“画像式”居民数据库,尝试建立熟人治理的“朋友圈”,同时引入线上投票功能,通过数据赋能让治理更精准。
党建要实现常态化赋能,离不开各类阵地。秣陵街道以阵地搭建破解服务“碎片化”难题,从办到群众身边的“家门口的支部会”到议事协商的“小区流动诊室”,再到数字赋能的智慧枢纽,让党建工作从“阶段性发力”升级为“系统性支撑”。
绘就“同心圆”,双向赋能促发展
党建的生命力在于融入,在于双向赋能。秣陵街道让党建嵌入发展肌理、融入民生细节,既以党员担当温暖民心,又以组织优势助企发展,绘就党建与发展共兴的“同心圆”。
党建的温度,藏在民生关怀的细节里。秦淮社区党员朱婷婷把服务重心放在辖区老人身上。她牵头组织“敲门行动”,确保独居老人每月至少被探访一次,高龄老人每月都能得到关注,并为他们建立专属的“健康档案”。她还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成功争取到适老化改造项目名额,帮助改善老人居住环境,让老人持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下墟社区联合12家党建共建单位组成慈善合伙人联盟,以“1248N”善治模式搭建起“左手牵民生,右手连经济”的慈善网络,为困难群众撑起“保护伞”。
党建的力量,还藏在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中。秣陵街道依托自然生态资源与乡村特色底蕴,已形成集休闲旅游、民俗体验、度假住宿于一体的乡村发展综合体。为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发展,街道专门成立功能性党支部,党员化身“乡村发展管家”,常态化走访商户、接待游客,收集业态运营、服务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与建议。与此同时,景区公开各片区党员片长联系方式,明确“业态问题可直接对接党员片长”的反馈路径,确保问题及时接收、高效处理,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助力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
九车间文创园里,党建阵地不断升级,目前已按照“六有”标准建成12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站与60平方米的职工之家,定期提供法律援助、劳动维权等专业化服务,助力企业职工发展。
从社区巷陌的民生改善到产业园区的活力迸发,从党员带头的示范引领到多方联动的协同共治,秣陵街道正以党建为笔,在城乡肌理间勾勒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样本。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