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党的建设

南农学子“乡”约基层:用青春之力解码理论落地堵点,以担当情怀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29     稿件来源: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三角地区农村基层理论武装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课题组实践团队在 8 名教师带领下,组建 6 支调研队分赴长三角地区徐州、泰兴、扬州、盐城等 6 市 9 村开展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理论宣讲、政企座谈等方式,探寻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实地调研:深扎一线摸实情,解码理论落地堵点 

  作为乡村振兴的思想根基,基层理论武装在凝聚发展共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中发挥关键作用。实践团队将标准化问卷与个性化访谈相结合,通过“政府部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村)党委”三级访谈,聚焦“干部、宣讲员和农民”三类群体,深度调研分析各地理论宣传的内容和形式、群众接受度、落地转化效果等。 

  在扬州市邗江区方家巷社区,调研团队了解到社区构建了“多元主体、多维内容、多样形式”的立体化宣讲机制,将理论政策宣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沿湖村则实现了“渔文化赋能振兴”的蝶变,“兴农人联盟” 基地中民俗展示与湖荡荷景相映,党建思想引领推动传统渔村蜕变为 “最美乡村”。在徐州市马庄村,调研团队看到村里通过快板、舞蹈等方式进行政策宣讲,深受农民欢迎。泰兴市的“打鼓说唱新思想”基层行、“理上心来·青春说”巡回宣讲等多形式高频率的理论宣讲,让“理上心来”成为“为理而来”。    

  通过调研多个村镇,团队发现各个地方宣讲各有特色,但也存在普遍困境:如传统宣讲方式难以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宣讲员理论研究和阐释能力不足、挖掘梳理当地红色资源融入理论宣讲困难等。针对这些现象,团队为各地提出“定制化”建议,并将典型案例和问题问难深度剖析,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宣讲新模式。 

  理论宣讲:精准传播入民心,强化思想引领作用 

  在泰兴市“理上心来·青春说”巡回宣讲活动,团队成员与基层宣讲员围绕“奋进现代化 奋力挑大梁”同台宣讲:《沃土新芽: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青春传承》中阐述青年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使命《青春的抉择》将特级英雄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的誓言在长津湖畔的生死抉择中重现《田间“医卫”:农产品的守护人》致敬扎根乡村、为农业现代化默默奉献的青春力量《一条路、一个渡、一座桥》从交通变迁致敬奋斗者,展现国家战略的“长江答卷”。 

  团队成员到一些乡村入户宣讲土地流转等政策,“以前理论宣讲要么听不懂,要么觉得和自家没关系,现在用鼓儿书唱出来,政策里的‘门道’一下就明白了。”一位村民向实践队员坦言对理论宣讲的认知变化。村民们还表示,“宣讲让我们明白现代化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自家门前的好日子”,进一步增强了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类似这样的心声,被队员们仔细记录在调研手册上,成为探寻问题的重要线索。  

  东台市兆丰村党群服务中心“兆丰残疾人之家”,在听了团队的宣讲后,一位阿姨紧紧拉住宣讲队员们的手,流下感动的泪水。她说,“如果没有党,没有村里这个地方,我都不知道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兆丰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俨然成为了农户们的村口聚集地,实践团队们一边和农户拉拉家常,一边宣讲惠民政策;孩子们则搬来小板凳,津津有味地听队员们讲着党的历史故事。    

  校地共建:多方交流聚智慧,探索融合发展路径 

  团队与各地的村委干部、实践中心负责人、基层宣讲员等深入交流,为当地的理论武装提供南农马院方案。 

  南京市溧水区芝山村,实践团与村两委深入座谈,调研党员先锋、乡贤能人、专业师资的多元宣讲模式。该村将政策解读融入拉横幅、大喇叭、传统庙会等生活场景,推动集体产权改革盘活土地资源,打造“芝味坊”特色产业链,铺就共同富裕路。在调研团队成员还了解到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马庄经验”“东台样本”“李巷特色”等成功模式。 

  在现有“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调研基地”的基础上,学院与溧水区石头寨村等4个乡镇(村)党委达成共建意向,在理论宣讲、红色资源挖掘和干部理论提升等方面形成具体方案,将持续为各地提供“定制化”理论武装支持。 

  “师生们用朴实的话语、鲜活的案例为村民答疑解惑。”泰兴市祁巷村村干部胡斌评价道。“南农的学生太能吃苦了,期待你们下次再来。”东台市兆丰村党支部书记徐华为队员们竖起大拇指。课题组团队陆续收到村委会发来感谢信。 

  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让青春力量服务基层发展。“长三角地区农村基层理论武装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以实践为号角,激励青年学子将理论知识与乡村需求紧密相连,用专业实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思想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浪潮中勇立潮头,书写无悔的青年担当!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