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江苏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为了为绿色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具有积极意义的咨询决策成果,江苏省咨询决策基地—江苏绿色发展研究基地自2011年11月设立以来,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凝聚学科队伍,开展咨询决策研究,积极发挥了智库作用。
一、 组织结构
江苏绿色发展研究基地,以南京大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优势学科为支撑,形成了以首席科学家为学科带头人,融地理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专家于一体的学科研究力量,形成了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政府部门专家以及专职研究队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并依托南京大学跨学科研究机构——南京大学人文地理研究中心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二、 学术及科研活动
围绕绿色发展研究的决策咨询需求,江苏绿色发展研究基地采取的具体举措是:
1、精心选题。主要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需求,并充分结合江苏省绿色发展的客观实际以及难点、热点等问题进行选题。2011年围绕“科学发展 幸福江苏”这一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的总体部署,基地开展了“绿色引领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2012年围绕各地开展的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绿色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开展了“江苏省城市绿色发展评价研究”;2013年切合十八大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要求,以及江苏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客观实际,开展了“绿色GDP核算研究”;2014年围绕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大选题“利用倒逼机制改善生态环境”开展研究。
2、注重交流。为了形成有意义的选题以及更为完善的课题研究思路,江苏绿色发展研究基地积极推进研讨与交流:(1)选题时进行专家咨询,了解当前江苏绿色发展中关注的重点问题;(2)课题研究中加强研讨与交流,明确课题研究重点与目标,深化课题研究内容;(3)课题完成后进行专家咨询,以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成果。从而通过“课题研究生命周期”不同环节的深入交流,使得研究成果更加切合理论与实践的需要。
3、决策咨询。将有关成果形成相关决策咨询报告,提交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一段时间后,还将进一步成熟了的成果提交省委研究室等相关部门,形成决策咨询报告或提案,以努力服务决策实际。
三、 取得成效
自2011年以来,江苏绿色发展研究基地主要成效如下:
1、针对不同年度的研究课题,在形成研究报告及研究成果摘要的基础上,均形成了相应的决策参考。其中,2014年度“十三五期间江苏省以能源低消耗支撑经济高增长的分析与建议”成果发表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决策参阅》(第38期)上;2012年完成了的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委托项目“省级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得到了国家土地副总督察张德霖的批示,“课题做得不错,为应用好课题,下一步请各督察局做2012年度分省土地督察报告时,可将课题的指标体系供各局参考”。
2、不断拓展绿色发展研究领域。江苏绿色发展研究基地还在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了“绿色发展研究丛书”,目前也已出版“江苏省碳排放核算研究”、“江苏省低碳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两本著作。其中“江苏省低碳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获得2014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增强了对于不同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江苏绿色发展研究基地在完成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决策咨询课题研究的同时,还积极服务江苏省政府的有关部门,2012年合作承担了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土地开发度研究”,形成的“优化国土开发空间,合理保护国土资源”的建议发表在省委研究室《参考》上;2013年4-6月还承担并完成了江苏省发改委委托的《十二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中期成果评估报告》等,从而增强了绿色发展研究基地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服务决策的能力。
4、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基地十分注重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先后在中共江苏省委《群众》、《中国国土资源部报》、《法制日报》、《环境日报》等有较大社会及决策影响力的期刊或报纸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有关文章有:《国内外绿色城市建设与启示》、《循环发展的国际经验》、《开展绿色核算,发展绿色经济》、《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与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研究》、《土地督察隶属国土资源部独立性不足》等。《土地督察隶属国土资源部独立性不足》一文于2013年8月15日被列为《国土资源每日舆情》(第654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
鉴于基地在服务绿色发展决策中的作用,江苏绿色发展研究基地业已被纳入“南京智库联盟”,这为基地更为深入地服务地方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