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美娟 陆媛媛
“一管连两地,嘉太协同治!”近期,随着长三角首条互联互通管道——嘉太给水、污水联通管工程顺利收尾,太仓与上海嘉定两地的水务协作再结硕果。
这一长三角一体化重点项目,不仅创新了跨域项目审批新模式,更成为太仓推行河长制以来,持续擦亮“水美太仓”名片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这座依水而兴的城市已建成幸福河湖507条,率先在全国打造幸福河湖群,地表水环境质量常年稳居全省前三,让清澈碧波成为娄东大地最动人的底色。
上海嘉定与太仓隔新浏河相望。该工程需铺设4.2公里给水管道与2.8公里污水管道。其中,有700米给水管道在综合研判下,以经过位于嘉定区的新浏河南岸为最优方案。嘉定区新浏河南岸多为林地、绿地,不仅施工干扰少,还能缩短工期。
为打破行政壁垒,嘉太两地主动对接、协同发力,共同开创跨域项目审批新模式,实现了“一举多得”:太仓节省建设成本与工期,同时还在南郊增压站和南郊污水处理厂为嘉定预留接口,为未来两地水务深度合作埋下伏笔。
水善利万物,八载治河见真章。自2017年推行河长制以来,太仓始终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为水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嘉太联通管工程的推进,便是跨域协同治河的典型案例。
跨域协作的“水文章”不止于此。近年来,太仓主动牵手昆山、常熟、嘉定等周边地区,通过联合印发《联合河长制工作制度》,建立起联合巡河、联合保洁、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四项机制”,彻底厘清交界河道管护责任,让跨区域河湖治理“无死角”。
63岁的河道公益志愿者李锦萍,退休后几乎每天都会沿着河岸巡查,随手清理市民散落的垃圾,她的感受最为直观:“这几年明显感觉到,河道保护越来越有章法,多地联合执法、日常保洁管护都落到了实处,岸边干净了,河水也更清了。”
在跨域协作之外,太仓还在河湖管护机制上不断“破题”,让治理力量延伸到基层末梢。作为苏州大市首个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地区,太仓创新探索“民间河长”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官助理兼任“民间河长”,同时成立苏州首个联合河长驿站、首个政协委员河长驿站,更发布全省首个“民间河长”履职积分管理办法,用制度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河湖管护,打通河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机制创新的成果,正转化为市民可知可感的生态福祉。秋日的城北河湿地公园,河面波光潋滟,两岸绿意葱茏,散步的老人、嬉戏的孩童、拍照的游客往来不绝。“河道越来越美,现在没事就想来河边转一转,呼吸新鲜空气。”家住附近的市民王阿姨笑着说。
事实上,太仓还率先在全国启动幸福河湖群建设,并已成功打造秀水香塘、水墨方桥等8个幸福河湖群。江苏省河湖长制研究院首个分院、苏州市首个联合河长驿站先后落户太仓。值得一提的是,太仓还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县级幸福河湖群建设评价规范——《太仓市幸福河湖群评价办法(指标体系)》,为全国幸福河湖群建设提供了“太仓方案”。
在太仓的幸福河湖版图中,七浦塘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作为太湖流域阳澄淀泖区的主要通江河道,这条曾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的河道,如今依旧保持着“潋滟水色映波光”的动人景致。
这份“天生丽质”的背后,离不开太仓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太仓制定出台《河湖长制工作制度》等系列政策,构建起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超700名河长坚守岗位,累计巡河3万余次,通过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共治,及时解决河道淤积、排污等问题。与此同时,太仓还将幸福河湖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布局水系,让每一条河道都融入城市发展脉络,为“水美太仓”绘好长远“蓝图”。
因水而生,与水相伴,是太仓与生俱来的城市基因。在这片拥有4000多条河道的土地上,507条幸福河湖如同璀璨的珍珠,串联起生态之美、民生之乐与发展之兴。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