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算力需求快速增长,算力和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质量已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向纵深推进,江苏作为全国算力网络的核心枢纽与科教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迎来了算力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乘势而上,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把“算力先行”转化为“算力领先”,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贡献江苏力量。
算力是高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江苏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算力要素加速集聚和高效配置,形成先发先行优势,在算力领域构建起“政策引领—基建支撑—科教融合”协同发展格局。
政策体系加速完善。江苏高度重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出台《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江苏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江苏省人工智能算力券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构建“国家战略+省级专项+行业细则”政策矩阵。其中,2024年省通信管理局会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数据局联合印发的《江苏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是全国首个省级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总算力超50EFLOPS(智算占比超45%)”等核心目标,创新推出“算力券补贴”“跨域调度补偿”等细化政策,为算力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支撑。
基础设施提质增效。江苏已建立“未来网络、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三重网络与“超算、智算、通算”三重算力协同发展体系,有力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三期扩容覆盖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将时延降至全球领先的1.2ms。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推出智算算力网AI开发平台,率先实现异构、异属、异域智算资源的一体化纳管与调度,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数据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此外,江北数据中心为芯片封装缺陷AI检测等前沿新工科项目提供强劲算力底座,南京大学高可靠性绿色数据中心算力平台建设案例入选“2024中国高校算力优秀案例”。
科教融合成效凸显。南京大学依托无锡超算完成“宇宙大尺度结构演化”模拟,精度提升30%。苏州大学联合苏州超算研发单原子催化剂,二氧化碳电还原效率提升2倍,相关技术已落地转化。南京智算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孵化“慧眼3.0”医疗影像分析大模型,诊断准确率为98.7%,带动形成千亿级AI产业集群,同时智算中心二期吸引120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入驻,孵化30余个大模型。无锡高新区依托智算中心服务药明生物等企业,2024年加快25款新药研发速度,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30%。
江苏算力服务虽已亮点纷呈,但对标“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和全省高质量发展目标,仍面临三大核心矛盾:一是算力供需结构性失衡,“总量充裕”与“局部短缺”并存,难以满足集成电路设计、新药研发等前沿技术领域的高端需求;二是协同调配机制缺失,“资源孤岛”与“效率鸿沟”问题突出,缺乏统一的“算力交易—调度—结算”平台,导致高端算力闲置率超20%;三是尚未形成省级算力网络,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算力资源仍处于“物理分散、逻辑割裂”状态。解决上述问题,需以“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共建共享”为原则,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协同调度、生态培育等维度构建算力服务体系,推动算力从“要素保障”向“创新引擎”升级。
立足国家战略部署,强化省级算力网络建设顶层设计。深入贯彻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的要求,依据《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探索编制江苏算力网络建设方面的规划。重点依托南京、苏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推动长三角算力枢纽节点与江苏科教资源深度耦合,构建“核心枢纽—区域节点—边缘算力”三级联动体系,形成算力服务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制定各层级算力网络安全防护标准,明确节点安全等级与跨域调度安全流程,确保算力网络全链路安全可控。
加强资源整合,构建“省级统筹+区域协同”算力供给体系。积极研究制定江苏算力资源统筹调配管理办法,加快建成全省“算力一张网”,实现高校、科研机构、超算中心、企业算力资源的统一纳管与智能调度。在资源整合中嵌入安全评估机制,对拟纳入统一调度的算力资源进行算力网络安全检测,确保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合规性。开展高校算力资源普查,通过“存量优化+增量扩容”双轮驱动机制,对高校算力资源利用率低于60%的实施跨校托管,托管前需评估电力供应能力与算力网络安全水平,对使用率超85%的优先保障其扩建需求,扩建时同步配套算力网络安全设施。
强化协同调度,建立“需求导向+市场运作”资源配置机制。创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算力交易模式,在南京、苏州试点“算力券”2.0版本,按需设通用券、场景券、创新券三类,重点支持AI训练、工业仿真、生物医药等算力密集型场景。建立算力需求池与供给清单动态匹配机制,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发布算力需求榜单,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匹配最优算力资源,在动态匹配过程中增设安全认证与算力电力协同评估环节,仅允许通过安全检测且具备绿电适配能力的资源进入供给清单。创新“算力+场景”合作模式,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共建“算力联合实验室”,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高校提供算力支撑、政府补贴研发成本,围绕生物医药分子模拟、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工业数字孪生等方向落地联合实验室,孵化商业化应用案例。鼓励实验室开发融合能源管理的行业模型,如工业大模型中嵌入能耗优化模块,提升算力电力协同效率。
加速生态培育,打造“科教—产业—服务”融合创新共同体。构筑“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算力服务生态,组建江苏算力产业联盟,设立算力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工业大模型、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算力应用场景开发。整合高校、超算中心及头部企业算力资源,实施“算力赋能千企行动”,通过“团购式”采购算力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算力使用成本,在服务中推广“算力+安全+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构建安全高效的算力应用体系。依托江苏制造业优势和南京智算中心等平台基础,重点推进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工业大模型、物流大模型等行业标杆应用。鼓励在模型开发中融入算力电力协同优化功能,如物流大模型根据实时电力负荷调整配送路线,降低能源消耗。创新算力人才培养机制,增设“算力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强化算力网络安全与能源管理等课程内容,校企联合培养既熟悉算力技术又精通能源管理的复合型算力工程师,破解高端算力运维人才短缺瓶颈,为算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系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副院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