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风采 | 决策参考

推动江苏更好融入“一带一路”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30     稿件来源:江苏社科网    

  [内容提要]推动江苏更好融入“一带一路”,需要把握“一带一路”和TPP是互补而非对抗的战略定位,是发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比较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方式;发挥江苏地缘、区位、对外交流及工业园区的优势,加强并带动双边及多边合作;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将连云港和南京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的“双桥头堡”;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对海陆丝绸之路的研究和人文交流,发挥高校研究机构的优势和姐妹省市的特殊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层面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输出江苏工业园区和商贸园区经验。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省社科联组织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及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围绕江苏对接国家战略和省内区域协调开展深入研究,形成系列决策咨询报告,供省领导参阅。 

   

  最近,省社科联和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巴基斯坦,以及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江苏的地位和作用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一、“一带一路”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连接欧亚大陆地区,民族宗教文化非常复杂,涵盖多种文明体系,由此衍生出的思维理念也千差万别,再加上外部势力干扰,中国要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将会遇到不小的阻力。 

  1.思想观念和认识偏颇。一些中国学者将其称为与美国进行战略博弈的工具,认为中国应该以之对抗美国的TPP及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则认为中国试图在自由贸易体系之外另起炉灶,一些西方舆论也趁机抹黑中国要构筑“帝国版图”。这些错误认识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增加了地缘环境挑战。此外,对沿途国家和民众还需要做大量解惑释疑的工作。 

  2.与沿线国家经贸关系失衡。以中巴为例,目前中巴经济关系以中方投资为主,去年双方大约160亿美元的总贸易额中,中方出口占130亿美元。这样的比例如果持续下去,带来的不仅是中巴双方贸易的不平衡,更主要的是巴方心理的不平衡,应着力改善这种局面。此外,目前在巴基斯坦的中国投资以国企为主,下一步应为中国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不足。中巴的友好关系主要来自于巴政府和媒体的影响,并非出于与我国民众密切交往而产生的“亲近感”。目前有大量的巴基斯坦人到中国来留学,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而到巴基斯坦留学的中国人还太少。我国大学里开设乌尔都语的也太少,不利于推进中巴双方人民之间的直接交流。此外,我国外语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俄语复合型人才也比较缺乏。 

  4.国际政治与安全问题突出。目前除了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角逐造成的混乱之外,其他挑战因素还包括:其一,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地区形势无序。巴以争端时起时伏,“阿拉伯之春”的负面影响还在继续发酵,海湾阿拉伯国家王权统治面临新旧交替的阵痛,沙特与伊朗的教派角力一时难以消停,伊拉克和利比亚面临的战争后遗症凸显,等等。其二,中东是恐怖主义的诞生地和老巢,如今又是恐怖主义泛滥的地区。“伊斯兰国”横空出世并迅速膨胀,正在外溢周边国家。虽然中东恐怖威胁的矛头尚未指向中国,但恐怖活动的与日俱增必将给我国未来合作的项目开展、资金投入和人员往来带来一定困扰和麻烦。 

  二、江苏融入“一带一路”的可行路径 

  1.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加强政治互信,消除误解误读。应从人类社会发展、全球局势演变以及国家战略目标等层面,进一步明确“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定位。“一带一路”与TPP并不是对抗的关系,而是互补、相融与错位发展的关系。TPP强调经济与市场的规则和制度一致性,而“一带一路”则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增长。加强同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政治互信,江苏要深化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合作,深化“姐妹省份”友好关系,以文化互鉴、文化交融来凝聚理念共识,以人文交流丰富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这是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是成功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所在。 

  2.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并带动双边及多边合作。江苏拥有较广的对外交流合作的资源与渠道,再借助地缘和区位优势,以及目前尚于拟议之中、但未来有可能实现的连云港-瓜达尔港铁路通道(黄海-阿拉伯海的中巴大陆桥),在吸引和推助第三方支持和参与中巴经济走廊方面,能够发挥特殊作用。不仅哈萨克斯坦可以借助中巴铁路、中巴大陆桥开辟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前不久达成的伊朗核问题协议,也使伊朗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加强伊朗与巴基斯坦、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出现了更加明朗的前景。此外,江苏邻近日本、韩国、台湾,能够有力地影响和推动这些国家和地区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将经济活跃的东亚地区与潜力巨大的南亚、中亚和西亚地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 

  3.进一步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的“双桥头堡”。其一,发挥连云港作为江苏唯一优良海港的桥头堡优势,争取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自由贸易港区。江苏应在港区尽快设立“中国与中亚物流园区”,并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港区申报工作。其二,将南京建设成为江苏的第二个丝绸之路桥头堡,形成海陆丝绸之路在省内的二次对接。随着南京至西安高铁计划的实施,两个六朝古都的距离缩短为三个小时,将南京打造成江苏第二个丝绸之路桥头堡也应尽早提上建设日程。南京成为连接拟议中的连云港自贸区和已经在建的上海自贸区的中继站,而这意味着长三角即将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苏南地区外向型经济就此可以迈上一个新台阶。 

  4.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对海陆丝绸之路的研究和人文交流。一是发挥高校研究机构的优势,为融入丝绸之路战略提供决策咨询。近年来江苏高校陆续成立了一批研究国际问题的专门机构,如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巴基斯坦教育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东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苏州大学老挝-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研究中心、南京理工大学国际经贸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国际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等,这批研究机构将对江苏融入国家的丝绸之路发展战略起到咨询和参考作用。二是发挥姐妹省市的特殊纽带作用,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20年前,我省就已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确立了“姐妹省份”关系,南京和旁遮普省省会拉合尔也结成了“姐妹城市”。目前,我省“茉莉花”奖学金惠及巴基斯坦和中南亚其他国家留学生的还比较少,政府应该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中南亚国家的年轻人来江苏学习;同时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鼓励江苏年轻人到中南亚国家学习,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撒播“丝路花雨”,彰显江苏的软实力。三是积极参与国家层面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迄今为止,大多数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集中在欧美和澳洲地区,在广大的亚非地区布局较少。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无论是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数量和质量,都理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得到加强。江苏应积极参与国家层面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加强与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四是输出江苏工业园区和商贸园区的经验,培育未来的市场。江苏工业园区和商贸园区建设的经验,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所短缺和渴盼的。现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经济特区建设已经提上日程,江苏作为在境外建设工业园区或商贸园区数量最多的省份,正可以大显身手。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主要包括:美国经济学家伊德里斯教授、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公使蒙塔兹•扎赫拉•巴鲁奇女士和科技参赞泽米尔•阿万先生、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玛萨拉特•阿比德教授、巴基斯坦企业家图菲尔先生、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陆树林、中国前驻巴基斯坦使馆参赞邓俊秉、中国前驻卡拉奇总领事安启光、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唐继赞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时永明研究员、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徐放鸣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巴基斯坦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红旗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